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个倔强的成语

形容一个倔强的成语


1傲头傲脑 [ ào tóu ào nǎo ]

解释 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

2不劣方头 [ bù liè fāng tóu ]

解释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

3方头不劣 [ fāng tóu bù liè ]

解释 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出处 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4方头不律 [ fāng tóu bù lǜ ]

解释 见“方头不劣”。

出处 元·郑廷玉《金凤钗》:“见一个方头不律的人,欺侮一个老年,打扯他跳河。”

5屡教不改 [ lǚ jiào bù gǎi ]

解释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6顽固不化 [ wán gù bù huà ]

解释 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从前在那府里,也做过一任知县,地方上的百姓,极其顽固不化。”

7我行我素 [ wǒ xíng wǒ sù ]

解释 行:做。素:平素。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8桀骜不驯 [ jié ào bù xùn ]

解释 桀:凶暴;骜:马不驯良;驯:驯服。倔强凶暴不驯服。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9不可理喻 [ bù kě lǐ yù ]

解释 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

出处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10独行其是 [ dú xíng qí shì ]

解释 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出处 茅盾《子夜》七:“美国还不能在世界上独行其是,尤其在东方,他有两个劲敌。”

11死不悔改 [ sǐ bù huǐ gǎi ]

解释 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虽是吃后悔药可悲,但总比那些花岗岩脑壳至死不悔改的好得多。”

12桀敖不驯 [ jié áo bù xùn ]

解释 同“桀骜不逊”。

出处 茅盾《追求》:“学生们侮辱师长,如此桀敖不驯,即使现在不入‘西歪’,将来要做‘西歪’也是难免的。”

13桀骜不恭 [ jié ào bù gōng ]

解释 同“桀骜不逊”。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围乃共王之庶子,年齿最长,为人桀骜不恭,耻居人下,恃其才器,阴畜不臣之志。”

14倔头强脑 [ juè tóu jiàng nǎo ]

解释 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出处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当时我就觉得其中两个,一男一女,倔头强脑,大不顺眼。”

15不通时宜 [ bù tōng shí yí ]

解释 不明白当时的形势潮流

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方头》:“今人言不通时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

16桀骜不逊 [ jié ào bù xùn ]

解释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

出处 宋 陈亮《酌古论 先主》:“臣恐既解之后,胜者张势,败者阻险,桀骜不逊,以拒陛下。”

17桀骜难驯 [ jié ào nán xùn ]

解释 谓凶悍倔强,难以驯服。

出处 《清史稿·土司传六·甘肃》:“故土官易制,绝不类蜀黔诸土司桀骜难驯也。”

18桀傲不恭 [ jié ào bù gōng ]

解释 同“桀骜不逊”。

出处 《二程遗书》附录《门人朋友叙述并序》:“人有不及,开导诱掖,惟恐其不至。故虽桀傲不恭,见先生,莫不感悦而化服。”

19强嘴拗舌 [ qiáng zuǐ niù shé ]

解释 说话倔强的样子。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一:“谢庆元倒了威了,但还是强嘴拗舌:‘我家里的事,要你们管吗?’”

20知雄守雌 [ zhī xióng shǒu cí ]

解释 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弃刚守柔。比喻与人无争。

出处 先秦 孔子《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