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什么之地的成语

形容什么之地的成语


1一望无际 [ yí wàng wú jì ]

解释 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

出处 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2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3不着边际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释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4无穷无尽 [ wú qióng wú jìn ]

解释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出处 宋 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5无边无际 [ wú biān wú jì ]

解释 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6不切实际 [ bù qiē shí jì ]

解释 不符合实际。

出处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7包罗万象 [ bāo luó wàn xiàng ]

解释 包罗:收集、容纳;大范围的包括;万象: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形容内容丰富庞杂;无所不包。

出处 《黄帝宅经》上卷:“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

8弹丸之地 [ dàn wán zhī dì ]

解释 像弹子一样大的一块地方。形容地盘非常狭小。(弹丸:弹弓射击用的弹子)。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9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释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10沧海桑田 [ cāng hǎi sāng tián ]

解释 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出处 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11立锥之地 [ lì zhuī zhī dì ]

解释 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12一席之地 [ yī xí zhī dì ]

解释 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出处 《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13地广人稀 [ dì guǎng rén xī ]

解释 地域广阔;人烟稀少。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14地大物博 [ dì dà wù bó ]

解释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15立足之地 [ lì zú zhī dì ]

解释 立足:站住脚。能够站得住脚的地方。比喻存身的处所。

出处 清 湘灵子《轩亭冤》:“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16膏腴之地 [ gāo yú zhī dì ]

解释 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17广土众民 [ guǎng tǔ zhòng mín ]

解释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18方寸之地 [ fāng cùn zhī dì ]

解释 指心。

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19安身之地 [ ān shēn zhī dì ]

解释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20一隅之地 [ yī yú zhī dì ]

解释 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

出处 《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

21必由之地 [ bì yóu zhī dì ]

解释 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回:“此人闻得青州有三千银子上京,兖州乃必由之地,意欲探取。”

22置锥之地 [ zhì zhuī zhī dì ]

解释 置:放。锥:锥子。插锥子的地方。形容极小的地方。亦作“立锥之地”。

出处 《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23一望无垠 [ yī wàng wú yín ]

解释 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出处 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普照着一望无垠的原野。”

24必争之地 [ bì zhēng zhī dì ]

解释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出处 《周书 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25地负海涵 [ dì fù hǎi hán ]

解释 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出处 语出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26地瘠民贫 [ dì jí mín pín ]

解释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出处 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27桑梓之地 [ sāng zǐ zhī dì ]

解释 桑梓:种在宅院的桑树、梓树。指故乡。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

28容膝之地 [ róng xī zhī dì ]

解释 形容居室的狭窄。

出处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29肤寸之地 [ fū cùn zhī dì ]

解释 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30四战之地 [ sì zhàn zhī dì ]

解释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出处 《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地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后汉书·荀彧传》:“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31寸土尺地 [ cùn tǔ chǐ dì ]

解释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这图,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

32用武之地 [ yòng wǔ zhī dì ]

解释 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出处 《晋书 姚襄载记》:“洛阳虽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

33盈尺之地 [ yíng chǐ zhī dì ]

解释 盈:通“赢”,多出。直径有一尺多的地方。比喻地方很小。

出处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34无容身之地 [ wú róng shēn zhī dì ]

解释 ①指没有栖身立脚的地方。②指羞愧而无处可以藏身。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

35贫无立锥之地 [ 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 ]

解释 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十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则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无)立锥之地。”

36死无葬身之地 [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

解释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天那,可怜害俺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