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站在高处的成语

形容站在高处的成语


1高瞻远瞩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释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2一览无余 [ yī lǎn wú yú ]

解释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3居高临下 [ jū gāo lín xià ]

解释 居:处在;临:面对。处于高处;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地位。也比喻高高在上。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财安王》:“缴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临下,隔水为营。”

4高不可攀 [ gāo bù kě pān ]

解释 攀:攀登。高得无法攀登。形容很难达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难以亲近。

出处 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5悬崖峭壁 [ xuán yá qiào bì ]

解释 形容山势险峻。峭壁:陡直的山崖。

出处 唐 刘长卿《望龙山怀道士许法棱》:“悬崖绝壁几千丈,绿萝袅袅不可攀。”

6高高在上 [ gāo gāo zài shàng ]

解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 《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7高耸入云 [ gāo sǒng rù yún ]

解释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出处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8高屋建瓴 [ gāo wū jiàn líng ]

解释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9登高望远 [ dēng gāo wàng yuǎn ]

解释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 《荀子 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 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10高山仰止 [ gāo shān yǎng zhǐ ]

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1东张西望 [ dōng zhāng xī wàng ]

解释 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12青云直上 [ qīng yún zhí shàng ]

解释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出处 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13望尘莫及 [ wàng chén mò jí ]

解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14引人入胜 [ yǐn rén rù shèng ]

解释 胜:引人进入佳境。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出处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15登峰造极 [ dēng fēng zào jí ]

解释 登:上;峰:山顶;造;达到;极:最高点。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16望而生畏 [ wàng ér shēng wèi ]

解释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7一步登天 [ yī bù dēng tiān ]

解释 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点了买办差,就过好日子。”

18好高骛远 [ hào gāo wù yuǎn ]

解释 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 《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19别有天地 [ bié yǒu tiān dì ]

解释 天地:风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

出处 唐 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0昂首望天 [ áng shǒu wàng tiān ]

解释 昂首:抬起头。仰着头看天。形容态度十分傲慢;眼光向上;不深入基层或做事脱离实际;也作“昂首天外”。

出处 清 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21超凡入圣 [ chāo fán rù shèng ]

解释 凡:凡人;普通人。超越凡俗;进入圣贤境界。后来多指学术、技艺、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八卷:“就此理会得透,自可超凡入圣。”

22蚍蜉撼树 [ pí fú hàn shù ]

解释 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蚂蚁摇动树木;比喻不自量力;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

出处 唐 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23炉火纯青 [ lú huǒ chún qīng ]

解释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24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

解释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25九霄云外 [ jiǔ xiāo yún wài ]

解释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出处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26百丈竿头 [ bǎi zhàng gān tóu ]

解释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27登高一呼 [ dēng gāo yī hū ]

解释 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

28目光远大 [ mù guāng yuǎn dà ]

解释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出处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29入圣超凡 [ rù shèng chāo fán ]

解释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

出处 唐 吕岩《七言之二》:“举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胜弗为难。”

30据高临下 [ jù gāo lín xià ]

解释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出处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31顺风而呼 [ shǔn fēng ér hū ]

解释 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

出处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2傲睨一世 [ ào nì yī shì ]

解释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出处 《宋史 沈辽传》:“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

33止于至善 [ zhǐ yú zhì shàn ]

解释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4扶摇万里 [ fú yáo wàn lǐ ]

解释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暴风从下而上盘旋很高,风势急且大。

出处 《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35冥漠之乡 [ míng mò zhī xiāng ]

解释 见“冥漠之都”。

出处 明·归有光《祭妻祖父母文》:“方其数尽,何有于老,同返于冥漠之乡。”

36云窗雾阁 [ yún chuāng wù gé ]

解释 为云雾缭绕的窗户和居室。借指高耸入云的楼阁。亦指建于极高处的楼阁。

出处 唐·韩愈《华山女》诗:“云窗雾阁事慌惚,重重翠幔深金屏。”宋·李清照《临江仙》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37长辔远御 [ cháng pèi yuǎn yù ]

解释 ①放长缰绳,驾马远行。比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②比喻驾驭创作手段从容达到写作的理想境界。

出处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长辔远御,妙略潜授。”

38九天揽月 [ jiǔ tiān lǎn yuè ]

解释 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出处 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39建瓴高屋 [ jiàn líng gāo wū ]

解释 同“高屋建瓴”。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弹棋谱序》:“观兵棋之式道,上异则博艺穹天,赴下则建瓴高屋。”

40大雅之堂 [ dà yǎ zhī táng ]

解释 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

出处 清 袁枚《与陈刺史虚斋》:“未登大雅之堂,还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

41云窗雾槛 [ yún chuāng wù kǎn ]

解释 同“云窗雾阁”。

出处 康有为《大同书》癸部第二章:“若其上室,则腾天架空,吞云吸气,五色晶璃,云窗雾槛,贝阙珠宫,玉楼瑶殿。”

42八窗玲珑 [ bā chuāng líng lóng ]

解释 ①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

出处 唐 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43玄妙入神 [ xuán miào rù shén ]

解释 形容技艺学问已进入高超而神奇的境界。

出处 元·明善《张淳传》:“名贯京师,凡为调曲,尽声韵,玄妙入神,成一家艺。”

44金丹换骨 [ jīn dān huàn gǔ ]

解释 喻诗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境界。

出处 宋·陆游《夜吟》诗:“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钱仲联校注:“金丹换骨云者,盖以喻学诗工夫由渐修而入顿悟之境界。”

45九垓八埏 [ jiǔ gāi bā yán ]

解释 垓:通“陔”,重,层;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极高处;埏:边际;八埏:指边际远之地。指天地的终极之处,即天涯海角。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畅九垓,下坼八埏。”

46冥漠之都 [ míng mò zhī dōu ]

解释 亦称“冥漠之乡”。①指天庭或地府。②比喻最高境界。

出处 前蜀·杜光庭《马尚书南斗醮词》:“洗心依冥漠之都,潜希忏罪;稽首仰鸿蒙之境,冀涤前非。”

47银河倒泻 [ yín hé dào xiè ]

解释 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出处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48登高去梯 [ dēng gāo qù tī ]

解释 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

出处 《孙子 九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49至人无梦 [ zhì rén wú mèng ]

解释 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50鸿渐于干 [ hóng jiàn yú gàn ]

解释 《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

出处 《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

51山川米聚 [ shān chuān mǐ jù ]

解释 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后汉书 马援传》:“扞援呴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出处 语出《后汉书·马援传》:“扞援呴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52更上一层楼 [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

解释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出处 唐 王之涣《登鹳鹤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3高处不胜寒 [ 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

解释 胜:承受,经得起。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出处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