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个世界的成语

形容一个世界的成语


1大千世界 [ dà qiān shì jiè ]

解释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2五洲四海 [ wǔ zhōu sì hǎi ]

解释 泛指世界各地。

出处 司马达《魔鬼的笛音》:“五洲四海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眼光和兴趣,注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

3不着边际 [ bù zhuó biān jì ]

解释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4无边无际 [ wú biān wú jì ]

解释 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5花花世界 [ huā huā shì jiè ]

解释 指热闹繁华的地方或灯红酒绿寻欢作乐的场所。也泛指人世间。含贬义。

出处 宋 文及翁《贺新郎 西湖》词:“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

6神通广大 [ shén tōng guǎng dà ]

解释 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出处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7天上人间 [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

解释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处 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8克勤克俭 [ kè qín kè jiǎn ]

解释 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 《尚书 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9五湖四海 [ wǔ hú sì hǎi ]

解释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处 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10世外桃源 [ shì wài táo yuán ]

解释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11四面八方 [ sì miàn bā fāng ]

解释 八方:指四方四隅;即东、南、西、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围。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卷九 学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12举世瞩目 [ jǔ shì zhǔ mù ]

解释 举:全;瞩目:注视。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国语 晋语》:“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

13混世魔王 [ hùn shì mó wáng ]

解释 比喻扰乱人世的凶人或骄纵恣肆的人。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14金光闪闪 [ jīn guāng shǎn shǎn ]

解释 闪闪:光亮闪烁。金光闪烁耀眼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面上金光闪闪,手中雪刃辉辉。”

15举世无敌 [ jǔ shì wú dí ]

解释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出处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

16一望无边 [ yī wàng wú biān ]

解释 见“一望无际”。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在鄱阳湖旁边的一座大山上,太阳刚刚出来,把一望无边的湖水照得金光闪闪。”

17海内无双 [ hǎi nèi wú shuāng ]

解释 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18清平世界 [ qīng píng shì jiè ]

解释 太平世界。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你须不是史思明的贼党,清平世界,谁敢调弄良家女子。”

19茫无边际 [ máng wú biān jì ]

解释 辽阔浩渺而无边际。

出处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钱花光了,没钱买火车票,父亲急得在湖岸上来回转圈,望着茫无边际的湖水发愁。”

20西方净土 [ xī fāng jìng tǔ ]

解释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出处 唐 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

21功成行满 [ gōng chéng xíng mǎn ]

解释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22人间天上 [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

解释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处 唐 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23无边无涯 [ wú biān wú yá ]

解释 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三章:“是收工回家的时候了,妇女们的无边无涯的‘闲条’这会儿自然收了场。”

24花锦世界 [ huā jǐn shì jiè ]

解释 指繁华之地。同“花花世界”。

出处 《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永乐爷从北平起兵靖难,迁于燕都,是为北京。只因这一迁,把个苦寒地面,变作花锦世界。”

25蛇毛马角 [ shé máo mǎ jiǎo ]

解释 蛇生毛,马出角。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比喻有名无实者。

出处 章炳麟《王天论》:“国家者如机关木人,有作用而无自性,如蛇毛马角,有名言而非实存。”

26江南海北 [ jiāng nán hǎi běi ]

解释 大江之南,大海之北。形容地域广阔,。

出处 三国·魏·曹叡《赦辽东吏民公文》:“书传所载也,江南海北有万里之限,辽东君臣,无怵惕之患。”

27朗朗乾坤 [ lǎng lǎng qián kūn ]

解释 朗朗:明朗、清亮;乾坤:原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这里指天地、世界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出处 元·李文慰《燕青博鱼》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荡乾坤,你怎么当街里打人。”

28扬名四海 [ yáng míng sì hǎi ]

解释 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29功行圆满 [ gōng xíng yuán mǎn ]

解释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出处 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30鸿蒙初辟 [ hóng méng chū pì ]

解释 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浑沌的元气。开天辟地。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 太上君开天经》:“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涬溟鸿蒙。”

31登界游方 [ dēng jiè yóu fāng ]

解释 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32须弥芥子 [ xū mí jiè zǐ ]

解释 意思是偌大一个须弥山塞进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刚刚合适。形容佛法无边,神通广大。也形容诗文波诡变幻,才思出众。

出处 《维摩经不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33四海皆兄弟 [ sì hǎi jiē xiōng dì ]

解释 “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