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波涛的成语

形容波涛的成语


1汹涌澎湃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解释 形容声势浩大。汹涌:波涛猛烈地向上涌;澎湃:大浪互相碰撞。

出处 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2波涛汹涌 [ bō tāo xiōng yǒng ]

解释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5卷:“盖因波涛汹涌,水遂为其所激而动也。”

3波属云委 [ bō zhǔ yún wěi ]

解释 属:连接;委:累积。波涛连绵,云层堆叠。比喻连续不断,层见叠出。

出处 《宋书 谢灵运传论》:“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4东海鲸波 [ dōng hǎi jīng bō ]

解释 东海上的汹涌波涛。比喻来自东方的侵略。

出处 高珪《岳坟感赋》诗:“东海鲸波谁可靖,只今惜少岳家军。”

5东海逝波 [ dōng hǎi shì bō ]

解释 东逝大海的波涛。比喻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出处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纵有真心为国、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难鸣也。东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6波澜壮阔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释 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

出处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

7大势已去 [ dà shì yǐ qù ]

解释 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8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释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 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9浩浩荡荡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解释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10惊涛骇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释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出处 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11推波助澜 [ tuī bō zhù lán ]

解释 使水掀起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其声势;使事态扩大。澜:大波浪。

出处 隋 王通《文中子 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12大风大浪 [ dà fēng dà làng ]

解释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出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13气势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释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

出处 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14翻江倒海 [ fān jiāng dǎo hǎi ]

解释 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

出处 唐 李筌《太自阴经》:“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

15狂涛骇浪 [ kuá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释 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

出处 清 梁启超《近代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其立于城上之罗兰夫人及狄郎的士党,遂不得不为狂涛骇浪之所淘尽矣。”

16奔腾澎湃 [ bēn téng péng pài ]

解释 奔腾:飞奔疾驰;澎湃:波涛冲击声。形容声势极大。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狂风暴作,湖水奔腾澎湃,势如千军万马。”

17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解释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出处 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18波涛滚滚 [ bō tāo gǔn gǔn ]

解释 滚滚:大水奔流的样子。形容江河奔流而来或迅猛发展的潮流

出处 元·郑廷玉《楚宫》:“便有那波涛滚滚长江限,假若是无敌手战应难。”

19层见叠出 [ céng jiàn dié chū ]

解释 层:重复;迭:一次又一次。接连不断出现。比喻事物很多。

出处 《文献通考 经籍五二》:“于是缘业之说,因果之说,六根、六尘、四大、十二缘生之说,层见叠出,宏远微妙。”

20海啸山崩 [ hǎi xiào shān bēng ]

解释 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21随波漂流 [ suí bō piāo liú ]

解释 随:跟从。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出处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随波漂流,与熛俱灭者亦甚众多。”

22风急浪高 [ fēng jí làng gāo ]

解释 形容风浪很大。

出处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23平地波澜 [ píng dì bō lán ]

解释 波澜:波涛。比喻突然发生的事端或变故。

出处 唐·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24风起浪涌 [ fēng qǐ làng yǒng ]

解释 涌:向上升起,冒出。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出处 《晋书·谢安传》:“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

25波光粼粼 [ bō guāng lín lín ]

解释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出处 阿来《尘埃落定》第七章:“月亮升起来,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

26滚滚而来 [ gǔn gǔn ér lái ]

解释 滚滚:水奔流的样子。形容来势连续不断而又迅速

出处 唐·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7滑泥扬波 [ huá ní yáng bō ]

解释 谓同流合污,随俗浮沉。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固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