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盘古的成语

形容盘古的成语


1别有天地 [ bié yǒu tiān dì ]

解释 天地:风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

出处 唐 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大刀阔斧 [ dà dāo kuò fǔ ]

解释 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充满战斗气氛。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摇旗呐喊,擂鼓鸣锣,大刀阔斧,杀奔祝家庄来。”

3昏天黑地 [ hūn tiān hēi dì ]

解释 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

出处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4顶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解释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5与日俱增 [ yǔ rì jù zēng ]

解释 与:跟着;日:时间;俱:一起。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

出处 《清史稿 圣祖纪三》:“万国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祝廷者当以慈为先。朕老矣,临深履薄之念,与日俱增,敢满假乎?”

6史无前例 [ shǐ wú qián lì ]

解释 前例:以前的事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出处 清 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抄》:“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门垂翅竟何因?百年记注无前例,万事枢机有要津。”

7改天换地 [ gǎi tiān huàn dì ]

解释 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

出处 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站在我面前的正是两位扭转乾坤,改天换地,领导我党我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历史巨人。”

8开天辟地 [ kāi tiān pì dì ]

解释 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出处 《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9变化万端 [ biàn huà wàn duān ]

解释 端:头绪。形容变化多种多样。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85卷:“于天柱山得石室内《九丹金液经》,能变化万端,不可胜纪。”

10天愁地惨 [ tiān chóu dì cǎn ]

解释 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11包举宇内 [ bāo jǔ yǔ nèi ]

解释 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12大含细入 [ dà hán xì rù ]

解释 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出处 汉·扬雄《解嘲》:“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

13混沌不分 [ hùn dùn bù fēn ]

解释 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

出处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窃,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

14飞沙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解释 飞:使飞扬;走:使滚动。沙土飞扬;石子滚动。形容风力极大。

出处 唐 谷神子《博异志 吕乡筠》:“若人间吹之,飞沙走石,翔鸟坠地,走兽脑裂。”

15五体投地 [ wǔ tǐ tóu dì ]

解释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出处 《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16日积月累 [ rì jī yuè lěi ]

解释 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出处 《宋史 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17惊天动地 [ jīng tān dòng dì ]

解释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出处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18引人入胜 [ yǐn rén rù shèng ]

解释 胜:引人进入佳境。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出处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19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20理所当然 [ lǐ suǒ dāng rán ]

解释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出处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21天昏地暗 [ tiān hūn dì àn ]

解释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出处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22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解释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出处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23天经地义 [ tiān jīng dì yì ]

解释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24志在四方 [ zhì zài sì fāng ]

解释 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出处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25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解释 懈:放松。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松懈。

出处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26无可非议 [ wú kě fēi yì ]

解释 非议:批评指责。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无所非议也。”

27四海为家 [ sì hǎi wéi jiā ]

解释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28感天动地 [ gǎn tiān dòng dì ]

解释 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义柔禅师》:“诸佛出世,说法度人,感天动地;和尚出世,有何详瑞?”

29人才辈出 [ rén cái bèi chū ]

解释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辈出:成批地连续出现。有才能的人一批接一批涌来。形容人才一批接一批不断涌现。

出处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格局第六》:“犹之诗、赋、古文以及时艺,其中人才辈出,一人胜似一人。”

30经天纬地 [ jīng tiān wěi dì ]

解释 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

出处 《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31天下太平 [ tiān xià tài píng ]

解释 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形容社会安定;秩序良好。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32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解释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33天旋地转 [ tiān xuán dì zhuàn ]

解释 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

出处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34天诛地灭 [ tiān zhū dì miè ]

解释 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多用作赌咒语。诛:杀死。

出处 宋 朱晖《绝倒录》:“不使丁香、木香合,则天诛地灭。”

35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

解释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出处 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36存而不论 [ cún ér bù lùn ]

解释 存:保留;论:讨论。把问题保留起来;暂不加论述或讨论。

出处 庄周《庄子 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37漆黑一团 [ qī hēi yī tuán ]

解释 形容一片黑暗;没有一点光明。也形容对事情一无所知。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弄得漆黑一团。”

38先人后己 [ xiān rén hòu jǐ ]

解释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39筚路蓝缕 [ bì lù lán lǚ ]

解释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苦。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40天崩地裂 [ tiān bēng dì liè ]

解释 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41前所未有 [ qián suǒ wèi yǒu ]

解释 以前从未有过的。表示某种新出现的事物。

出处 宋 徐度《却扫编》下卷:“而邓枢密洵武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42各种各样 [ gè zhǒng gè yàng ]

解释 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出处 朱自清《莱茵河》:“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

43江河日下 [ jiāng hé rì xià ]

解释 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出处 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44日月经天 [ rì yuè jīng tiān ]

解释 太阳月亮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历久不衰;永恒不变;也比喻事情明显;有目共睹。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45呜呼哀哉 [ wū hū āi zāi ]

解释 旧时祭文中常用的表示对死者哀悼的语句;意思是“唉!伤心啊!”后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46旋转乾坤 [ xuán zhuǎn qián kūn ]

解释 把天地转动过来。比喻改变大自然或从根本上改变大局面。乾、坤:古代八卦名称;分别代表天地。

出处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

47旋乾转坤 [ xuán qián zhuǎn kūn ]

解释 扭转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

出处 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

48象牙之塔 [ xiàng yá zhī tǎ ]

解释 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出处 鲁迅《集外集拾遗 关于知识阶级》:“现在比较安全一点的,还有一条路,而不做时评而作艺术家,要为艺术而艺术。住在‘象牙之塔’里,目前自然要比别处平安。”

49席卷天下 [ xí juǎn tiān xià ]

解释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50震天动地 [ zhèn tiān dòng dì ]

解释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出处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51天高地厚 [ tiān gāo dì hòu ]

解释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出处 《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52矢志不移 [ shǐ zhì bù yí ]

解释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53混混沌沌 [ hùn hùn dùn dùn ]

解释 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54瞒心昧己 [ mán xīn mèi jǐ ]

解释 昧:欺瞒。违背良心干坏事。

出处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我堪那无端的豪户,瞒心昧己使心毒,他可便心狡狠,倒换过文书。”

55日月无光 [ rì yuè wú guāng ]

解释 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极其黑暗。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所谓白日陆沉,日月无光,人鬼不能见也。”

56亘古未有 [ gèn gǔ wèi yǒu ]

解释 亘古:人人有责从古代到现在。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

出处 清 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臣愚以为皇上值亘古未有之奇局,亦宜恢亘古未有之宏谟。”

57清平世界 [ qīng píng shì jiè ]

解释 太平世界。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你须不是史思明的贼党,清平世界,谁敢调弄良家女子。”

58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59欺天诳地 [ qī tiān kuāng dì ]

解释 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极其欺诈之能事。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60哀感天地 [ āi gǎn tiān dì ]

解释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61森罗万象 [ sēn luó wàn xiàng ]

解释 森:众多;罗:罗列;万象: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形容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

出处 南朝 梁 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62钟灵毓秀 [ zhōng líng yù xiù ]

解释 钟:汇聚;集中;毓:孕育;产生。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

63掀天揭地 [ xiān tiān jiē dì ]

解释 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出处 宋 辛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

64皇天后土 [ huáng tiān hòu tǔ ]

解释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出处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65经纬天地 [ jīng wěi tiān dì ]

解释 经:丝织品的直线;纬:丝织品的横线。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曰比,经纬天地曰文。”

66罪恶深重 [ zuì è shēn zhòng ]

解释 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出处 宋 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67天地诛灭 [ tiān dì zhū miè ]

解释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

68天昏地黑 [ tiān hūn dì hēi ]

解释 见“天昏地暗”。

出处 唐·韩愈《龙移》诗:“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69天开地辟 [ tiān kāi dì pì ]

解释 ①犹言开天辟地。②谓天然形成。

出处 宋·欧阳修《晋祠》诗:“天开地辟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宋·洪适《奉礼歌》:“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天开地辟由盘古,人物才分下土。”

70穷儿乍富 [ qióng ér zhà fù ]

解释 穷人骤然发了大财。比喻学问大增。

出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尊神,这等穷儿乍富……”

71桃花流水 [ táo huā liú shuǐ ]

解释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出处 唐 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72无边无沿 [ wú biān wú yán ]

解释 见“无边无际”。

出处 徐光耀《平原烈火》:“他们就在这一个连一个的村庄里头,就在这一块无边无沿的平原上,鱼儿一样地游来游去。”

73天震地骇 [ tiān zhèn dì hài ]

解释 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74引重致远 [ yǐn zhòng zhì yuǎn ]

解释 引:牵挽;致:达到。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出处 《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75辟地开天 [ pì dì kāi tiān ]

解释 开:开拓;辟:开辟。古代神话盘古氏开辟天地,创立世界。后比喻有史以来。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杏黄幡下千千条古怪的金霞,内藏着天上无,地上少,辟地开天无价宝。”

76囊括四海 [ náng kuò sì hǎi ]

解释 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77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78朗朗乾坤 [ lǎng lǎng qián kūn ]

解释 朗朗:明朗、清亮;乾坤:原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这里指天地、世界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出处 元·李文慰《燕青博鱼》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荡乾坤,你怎么当街里打人。”

79天地经纬 [ tiān dì jīng wěi ]

解释 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80颠乾倒坤 [ diān qiān dǎo kūn ]

解释 乾坤:指天地。能把天地颠倒。形容本领非常大。

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我平生有个癖见,以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两种人物,都是龙跳虎踞的精神,颠乾倒坤的手段,你道是什么呢?”

81斗转参横 [ dǒu zhuǎn shēn héng ]

解释 北斗转向,参星打横。指天快亮的时候。

出处 宋 韩元吉《水龙吟 题三峰阁咏英华女子》词:“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

82天地开辟 [ tiān dì kāi pì ]

解释 指前所未有,有史以来头一次。

出处 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83英勇不屈 [ yīng yǒng bù qū ]

解释 屈:屈服。勇敢出众,不屈不挠。

出处 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各地都有大批先进分子不怕他们的白色恐怖,同他们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84九垓八埏 [ jiǔ gāi bā yán ]

解释 垓:通“陔”,重,层;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极高处;埏:边际;八埏:指边际远之地。指天地的终极之处,即天涯海角。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畅九垓,下坼八埏。”

85竹篱茅舍 [ zhú lí máo shě ]

解释 用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顶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或浓郁的田园风光。

出处 元·乔吉《卖花声·悟世》:“尘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我竹篱茅舍。”

86江河行地 [ jiāng hé xíng dì ]

解释 长江大河永远地在地上流动。比喻事情明显;无所置疑;颠扑不破。

出处 清 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

87桑弧蓬矢 [ sāng hú péng shǐ ]

解释 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88戴天履地 [ dài tiān lǚ dì ]

解释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出处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89任重至远 [ rèn zhòng zhì yuǎn ]

解释 愿意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出处 《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90封胡遏末 [ fēng hú è mò ]

解释 比喻优秀子弟。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91天地神明 [ tiān dì shén míng ]

解释 指上天和神灵。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童贯在马上以手加额,顶礼天地神明道:‘惭愧!脱得这场大难!’”

92浪荡乾坤 [ làng dàng qián kūn ]

解释 浪荡:同“朗朗”,明朗;乾坤:天地。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出处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清平世界,浪荡乾坤,你怎么当街里打人。”

93服牛乘马 [ fú niú chéng mǎ ]

解释 役使牛马驾车。

出处 《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94际地蟠天 [ jì dì pán tiān ]

解释 形容遍及天地间。

出处 庄周《庄子 刻意》:“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95天壤王郎 [ tiān rǎng wáng láng ]

解释 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比喻对丈夫不满意。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96六合之内 [ liù hé zhī nèi ]

解释 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指天下。

出处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

97盘古开天地 [ pán gǔ kāi tiān dì ]

解释 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出处 《明成化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

98天字第一号 [ tiān zì dì yī hào ]

解释 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出处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天地玄黄”

99惊天地,泣鬼神 [ jī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 ]

解释 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出处 清 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