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形状多的成语

形容形状多的成语


1模棱两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解释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出处 《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2千奇百怪 [ qiān qí bǎi guài ]

解释 许许多多奇特怪异的事物。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

3形形色色 [ xíng xíng sè sè ]

解释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

出处 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4变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释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5变幻莫测 [ biàn huàn mò cè ]

解释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王天君曰: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工之妙,变幻莫测。”

6五花八门 [ wǔ huā bā mén ]

解释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7外圆内方 [ wài yuán nèi fāng ]

解释 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8奇形怪状 [ qí xíng guài zhuàng ]

解释 形容形状稀奇古怪;与众不同。

出处 唐 房玄龄《晋书 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9悬崖峭壁 [ xuán yá qiào bì ]

解释 形容山势险峻。峭壁:陡直的山崖。

出处 唐 刘长卿《望龙山怀道士许法棱》:“悬崖绝壁几千丈,绿萝袅袅不可攀。”

10各式各样 [ gè shì gè yàng ]

解释 谓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

出处 茅盾《子夜》十二:“毒太阳晒得马路上的柏油发软,汽车轮辗过,就印成了各式各样的花纹。”

11婀娜多姿 [ ē nuó duō zī ]

解释 婀娜:柔软而美好。形容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12千姿百态 [ qiān zī bǎi tài ]

解释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出处 蒋子龙《好景门》:“食客五花八门,论服饰千姿百态,论肤色黄白都有。”

13千形万状 [ qiān xíng wàn zhuàng ]

解释 各式各样的形状。形容变化多。

出处 明·李东阳《题枯苍陈氏画》:“摩拟肖似,而极于变化,千形万状,不可窥测。”

14千形万态 [ qiān xíng wàn tài ]

解释 形:形状。多种多样的形状。

出处 梁启超《慧观》:“各自占一世界,而各自谓世界之大,已尽于是,此外千形万态,非所见也。”

15诡形怪状 [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 ]

解释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宋·胡仔《山谷下》:“戴叔伦诗云:‘诡形怪状翻合宜。’”

16骇状殊形 [ hài zhuàng shū xíng ]

解释 犹言奇形怪状。

出处 清·祝德麟《海啸》诗:“阳侯拜,天吴舞,骇状殊形不可数。”

17戟指怒目 [ jǐ zhǐ nǔ zhāng ]

解释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出处 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18殊形妙状 [ shū xíng miào zhuàng ]

解释 殊:特异。形状很特异奇妙。

出处 宋·周邦彦《汴都赋》:“与夫沉沙栖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

19本来面目 [ běn lái miàn mù ]

解释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出处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20原形毕露 [ yuán xíng bì lòu ]

解释 原形:本来面目;毕露:完全暴露。本相完全暴露了。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狐女曰)将衣求印,原冀升天,讵意被其一火,原形毕露,骨肉仅存,死期将至。”

21三头六臂 [ sān tóu liù bì ]

解释 原指佛的法相有三个头;六条臂。后比喻人本领高超;神通广大。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普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愤怒那吒扑帝钟。”

22徒有虚名 [ tú yǒu xū míng ]

解释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23心甘情愿 [ xīn gān qíng yuàn ]

解释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心甘:乐意。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

24无所不包 [ wú suǒ bù bāo ]

解释 包:包容。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

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才高知大,故其于道术,无所不包。”

25有棱有角 [ yǒu léng yǒu jiǎo ]

解释 比喻为人方正。也形容脸色严峻。

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四章:“十分强调培养有棱有角的女接班人。”

26错落有致 [ cuò luò yǒu zhì ]

解释 致:别致;有情趣;错落:参差交错;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出处 《晋书 卫恒》:“纤波浓点,错落其间。”

27别具一格 [ bié jù yī gé ]

解释 格:格式;风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别致、新颖;与众不同的样子、风度等。

出处 清 吕留良《与施愚山书》:“咏见赠诗,风力又别具一格。”

28神通广大 [ shén tōng guǎng dà ]

解释 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出处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29深不可测 [ shēn bù kě cè ]

解释 ①深得无法测量。形容很深。②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③比喻人心机极深;难以猜测。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天道玄默,无容无则,大不可极,深不可测。”

30富丽堂皇 [ fù lì táng huáng ]

解释 富丽:华丽。堂皇:雄伟;盛大。豪华美丽、雄伟壮大。形容建筑物的宏伟壮丽;场面的盛大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31白纸黑字 [ bái zhǐ hēi zì ]

解释 白纸上写着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改悔。

出处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不思宪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字之宪法,决不能保证民权,俾不受军阀之摧残。”

32遥遥相对 [ yáo yáo xiāng duì ]

解释 遥遥:远远地。对:对着;向着。远远的对着。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与上房虽然隔着一个院子,却与他夫人卧室遥遥相对。”

33雕梁画栋 [ diāo liáng huà dòng ]

解释 梁:房梁;古代考究的房梁常雕刻有花纹图案;栋:支柱。指房屋有十分华丽的彩绘装饰。形容房屋富丽堂皇。

出处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这的是雕梁画栋圣祠堂。”

34青面獠牙 [ qīng miàn liáo yá ]

解释 青面:靛青色的脸;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长牙。铁青的面孔上长着很长的牙齿。形容妖魔鬼怪狰狞可怖的面孔。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圆驾》:“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

35魑魅魍魉 [ chī mèi wǎng liǎng ]

解释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36怨气冲天 [ yuàn qì chōng tiān ]

解释 怨恨之气冲到天空。形容怨愤情绪极大。

出处 明 无名氏《精忠记 应真》:“今下方黑气冲天,我佛慧眼一观,乃是临安秦桧屈陷忠臣岳飞父子,幽魂不散,怨气冲天。”

37面目狰狞 [ miàn mù zhēng níng ]

解释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出处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38龙马精神 [ lóng mǎ jīng shén ]

解释 龙马:传说中形状像龙的马;也指骏马。比喻人的精神健旺。

出处 唐 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39天高地厚 [ tiān gāo dì hòu ]

解释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出处 《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40多种多样 [ duō zhǒng duō yàng ]

解释 多方面,各种各样或有变化。

出处 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聊斋》写的人物很多,性格多种多样,故事曲折,引人入胜。”

41奇奇怪怪 [ qí qí guài guài ]

解释 指事物或行为稀奇特异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却有个波俏的女子,也因灯夜游玩,撞着个狂荡的小秀才,惹出一场奇奇怪怪的事来。”

42各种各样 [ gè zhǒng gè yàng ]

解释 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出处 朱自清《莱茵河》:“坐在轮船上两边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种各样的堡垒历历的从眼前过去。”

43奇形异状 [ qí xíng yì zhuàng ]

解释 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

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44变态百出 [ biàn tài běi chū ]

解释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出处 《新唐书 艺文志一》:“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45八门五花 [ bā mén wǔ huā ]

解释 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出处 清·张潮《虞初新志》:“群峰乱峙,四布罗引,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46形枉影曲 [ xíng wǎng yǐng qū ]

解释 东西的形状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弯曲了。比喻有什么原因就会有什么结果。

出处 《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47怪里怪气 [ guài lǐ guài qì ]

解释 形状、装束、声音等奇怪,跟一般的不同。

出处 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朱汉才用手电筒照着图解,叫着各种怪里怪气的名称。”

48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解释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出处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49具体而微 [ jù tǐ ér wēi ]

解释 具体:大体具备;微:微小。内容大体具备;但布局、规模较小些。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50三首六臂 [ sān shǒu liù bì ]

解释 同“三头六臂”。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51鸠形鹄面 [ jiū xíng hú miàn ]

解释 鸠:斑鸠;鹄:天鹅。像斑鸠的形体(腹部低陷;胸骨空出);像黄鹄的脸面(苍黄而瘦削)。形容身体瘦削;面容憔悴。

出处 清 黄景仁《尹六丈为我作云峰阁图歌以为赠》:“弄君笔头随意之丹青,使我鸠形鹄面生光莹。”

52苞笼万象 [ bāo lóng wàn xiàng ]

解释 苞:通“包”,包含;笼:收罗;象:形状,样子。包含容纳一切。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出处 隋·刘善经《四声论》:“夫四声者,无响不到,不言不摄,总括三才,苞笼万象。”

53甘心鈇钺 [ gān xīn fū yuè ]

解释 甘心:情愿;鈇钺:同“斧钺”,古代军法杀人的斧子。指甘受刑罚。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献饭》:“谁肯再甘心鈇钺,来奏君王!”

54鬼形怪状 [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 ]

解释 犹言奇形怪状。

出处 《禅真逸史》第二十回:“看看走近城边,蓦然城门开处,突出四个夜叉,生得鬼形怪状,面目狰狞,种种奇异之像。”

55日角龙颜 [ rì jiǎo lóng yán ]

解释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出处 《梁书·元帝纪》:“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于徇齐之日;彤云素气之瑞,基于应物之初。”

56诡状殊形 [ guǐ zhuàng shū xíng ]

解释 诡:怪异;殊:特殊。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梁书·沈约传》:“或坳或平,盘坚枕卧,诡状殊形。”

57诡状异形 [ guǐ zhuàng yì xíng ]

解释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隋书·柳彧传》:“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58鹄面鸠形 [ hú miàn jiū xíng ]

解释 ①面容枯樵,形体瘦削。形容饥疲的样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出处 《明史 忠义传七 耿廷箓》:“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

59诡形殊状 [ guǐ xíng shū zhuàng ]

解释 诡:怪异;殊:特殊,特别。奇特怪异的形状。

出处 《宣和画谱·人物》:“好画古僻人物,诡形殊状,格虽高古,意务新奇,故不能不近乎谲怪。”

60茹古涵今 [ rú gǔ hán jīn ]

解释 犹言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 唐 皇甫湜《韩文公墓志铭》:“茹古涵今,无有端涯。”

61鸟面鹄形 [ niǎo miàn hú xíng ]

解释 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62三头八臂 [ sān tóu bā bì ]

解释 见“三头六臂”。

出处 《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63势合形离 [ shì hé xíng lí ]

解释 势:形状;形:形体。形体各自独立,结构完整不分。

出处 三国 魏 何晏《景富殿赋》:“桁梧复迭,势合形离。”

64南箕北斗 [ nán jī běi dǒu ]

解释 箕:星宿名,形状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

出处 《诗经 小雅 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65登高能赋 [ dēng gāo néng fù ]

解释 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出处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66博硕肥腯 [ bó shuò féi tú ]

解释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

67殊形诡状 [ shū xíng guǐ zhuàng ]

解释 犹言奇形怪状。

出处 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往往有神物来萃,殊形诡状,深可骇人。”

68殊形怪状 [ shū xíng guài zhuàng ]

解释 殊:特殊。形容形状稀奇古怪,与众不同。

出处 唐·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

69变动不居 [ biàn dòng bù jū ]

解释 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

出处 《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孔颖达疏:“言阴阳六爻更互变动,不恒居一体也。”

70千汇万状 [ qiān huì wàn zhuàng ]

解释 种类纷繁,形态多样。

出处 宋·蔡梦弼《草堂诗话》第一卷:“逮至子美之诗,周情孔思,千汇万状,茹古涵今,无有涯也。”

71盂方水方 [ yú fāng shuǐ fāng ]

解释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72金马碧鸡 [ jīn mǎ bì jī ]

解释 金马:金马山;碧鸡:碧鸡山。古人作为祥瑞的征兆。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蘸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73随方逐圆 [ suí fāng zhú yuán ]

解释 ①谓立身行事无定则。②根据物体的形状、地形的高低等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构造。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8回:“和光混俗,惟其利欲是前,随方逐圆,不以廉耻为重。”

74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解释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又有叫作甚麽绿荑的,还有甚么丹椒、蘼芜、风连,见于《蜀都赋》。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75含糊不明 [ hán hú bù míng ]

解释 不清楚的意思

76象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解释 夺:决定。依照事物的形态特征来决定它的名称。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77河目海口 [ hé mù hǎi kǒu ]

解释 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出处 《诗经 大雅 生民》:“后稷呱矣。”唐 孔颖达疏:“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龙颜之类。”

78周情孔思 [ zhōu qíng kǒng sī ]

解释 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会奉之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

出处 唐·李汉《韩昌黎集序》:“日光玉洁,周情孔思。”

79从规矩定方圆 [ cóng guī jǔ dìng fāng yuán ]

解释 从:听从;规矩:圆规和曲尺。根据圆规和曲尺来确定方圆的大小形状。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处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尽从规矩定方圆,逆则路路生颠倒,顺则头头身外玄。”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