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成败得失的成语

形容成败得失的成语


1得不偿失 [ dé bù cháng shī ]

解释 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出处 宋 陆游《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2斤斤计较 [ jīn jīn jì jiào ]

解释 斤斤:明察细微;引申为琐细。计较细小的事物。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

出处 《诗经 周颂 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3得意忘形 [ dé yì wàng xíng ]

解释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出处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4宠辱不惊 [ chǒng rǔ bù jīng ]

解释 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出处 《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5患得患失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释 患:忧虑。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6鸡虫得失 [ jī chóng dé shī ]

解释 像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比喻细微的事情;无关紧要的得失。

出处 唐 杜甫《缚鸡行》诗:“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7宠辱若惊 [ chǒng rǔ ruò jīng ]

解释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8成败得失 [ chéng bài dé shī ]

解释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9寸利必得 [ cùn lì bì dé ]

解释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出处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

10暗中盘算 [ àn zhōng pán suàn ]

解释 指暗自在心中计算自己的得失等。

11利害得失 [ lì hài dé shī ]

解释 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出处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12小己得失 [ xiǎo jǐ dé shī ]

解释 小己:个人。指个人的得失。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小雅》讥小己之丢失,其流及上。”

13得而复失 [ dé ér fù shī ]

解释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14得失参半 [ dé shī cān bàn ]

解释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15爱鹤失众 [ ài hè shī zhòng ]

解释 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二年》:“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

16旋得旋失 [ xuán dé xuán shī ]

解释 很快得到,不久又失去。形容得失都很快。

出处 吴玉章《荣县独立》:“十数州县,但都旋得旋失,没有得到巩固。”

17荣辱得失 [ róng rǔ dé shī ]

解释 荣耀和耻辱,得到和失去。

出处 明·洪应明《菜根谭》:“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18得马失马 [ dé mǎ shī mǎ ]

解释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出处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19佹得佹失 [ guǐ dé guǐ shī ]

解释 佹:出于偶然的。指得失出于偶然。

出处 王闿运《铜官行寄章寿麟题旧感图》诗:“凭君莫话艰难事,佹得佹失皆天意。”

20是非得失 [ shì fēi dé shī ]

解释 正确与错误,得到的与失去的。

出处 宋·朱熹《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不知所言,重念臣愚,素无史学,然于是非得失之故,实有善善恶恶之心。”

21得失荣枯 [ dé shī róng kū ]

解释 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

出处 元 沈和《赏花时 潇湘八景》套曲:“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

22得失相半 [ dé shī xiāng bàn ]

解释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基本相等。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23不折不扣 [ bù zhé bù kòu ]

解释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出处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24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释 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处 汉 刘昼《新论》:“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25置之度外 [ zhì zhī dù wài ]

解释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26贪小失大 [ tān xiǎo shī dà ]

解释 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27富贵荣华 [ fù guì róng huá ]

解释 荣:植物枝叶繁茂;华:草木开花。荣华:比喻兴旺繁盛。地位显赫;昌盛兴旺。

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

28心胸开阔 [ xīn xiōng kāi kuò ]

解释 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

出处 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29无关紧要 [ wú guān jǐn yào ]

解释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可见字音一道,乃读书人不可忽略的。大贤学问渊博,故视为无关紧要;我们后学,却是不可少的。”

30反躬自省 [ fǎn gōng zì xǐng ]

解释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出处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王晋 铺(其四)》:“自吟以往,更愿反躬自省,以择乎二者之间察其孰缓孰急,以为先后。”

31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释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处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32权衡轻重 [ quán héng qīng zhòng ]

解释 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出处 《周书 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

33无所不至 [ wú suǒ bù zhì ]

解释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4就事论事 [ jiù shì lùn shì ]

解释 就:按照。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

出处 宋 杨时《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其善心,而革其非,不止就事论事。”

35公而忘私 [ gōng ér wàng sī ]

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出处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36反身自问 [ fǎn shēn zì wèn ]

解释 见“反躬自问”。

出处 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呜呼!人孰不有母,读孝子之事,反身自问,竟何如哉!”

37反躬自问 [ fǎn gōng zì wèn ]

解释 反:反转;躬:身体;自身。反回身来问问自己。指作自我检查。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38徇国忘身 [ xùn guó wàng shēn ]

解释 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徇:为国献身。

出处 唐 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39不足介意 [ bù zú jiè yì ]

解释 不值得放在心上。

出处 明 陶宗仪《辍耕录 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

40槐南一梦 [ huái nán yī mèng ]

解释 比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

出处 明 王錂《春芜记》:“正是只将桑海千秋事,付与槐南一梦中。”

41得马生灾 [ dé mǎ shēng zāi ]

解释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2知人论世 [ zhī rén lùn shì ]

解释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43祸福相倚 [ huò fú xiāng yī ]

解释 指祸与福相因而生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4得失成败 [ dé shī chéng bài ]

解释 指获得与损失、成功与失败。

出处 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45以人为鉴 [ yǐ rén wéi jiàn ]

解释 《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后以“以人为鉴”谓将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

出处 《书·酒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以;监,通“鉴”,镜。《国语·吴语》:“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韦昭注引《书》曰:“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46争名夺利 [ zhēng míng duó lì ]

解释 争夺名位和利益。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47以人为镜 [ yǐ rén wéi jìng ]

解释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出处 先秦 墨翟《墨子 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48以古为镜 [ yǐ gǔ wéi jìng ]

解释 见“以古为鉴”。

出处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49人生如梦 [ rén shēng rú mèng ]

解释 人生就好象一场梦。比喻世事无定,生命短促。亦作“人生若梦”。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50马去马归 [ mǎ qù mǎ guī ]

解释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出处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

51塞翁得马 [ sāi wēng dé mǎ ]

解释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

52鸡虫得丧 [ jī chóng dé sàng ]

解释 同“鸡虫得失”。

出处 清·蒋士铨《临川梦·不梦》:“鸡虫得丧成恩怨,鸟鼠因缘见短长。”

53国而忘家 [ guó ér wàng jiā ]

解释 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出处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54称斤约两 [ chēng jīn yuē liǎng ]

解释 称:衡量轻重。计算轻重分量。比喻权衡轻重得失。

出处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3回:“申耀宗也没睡着,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几杆秤,正在称斤约两的活动呢。”

55称斤掂两 [ chēng jīn diān liǎng ]

解释 称:衡量轻重;掂:掂量。计算轻重分量。比喻计较轻重得失。

出处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一次搞购粮工作,找全县的干部来布置任务,有个别干部,称斤掂两的,怕任务重了完不成。”

56掂斤播两 [ diān jīn bō liǎng ]

解释 估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

57以古为鉴 [ yǐ gǔ wéi jiàn ]

解释 亦作“以古为镜”。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出处 《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按《旧唐书·魏徵传》“鉴”作“镜”。

58蛙蟆胜负 [ wā má shèng fù ]

解释 青蛙与蛤蟆斗争的胜负。比喻不足介意的荣哀得失。

出处 宋 刘克庄《水龙吟 丙辰生日》词之二:“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59忘乎其形 [ wàng hū qí xíng ]

解释 犹忘形。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

出处 郭沫若《高渐离》第五幕:“秦始皇已忘乎其形,愈摇动其身体,愈向高渐离身旁走去。”

60箪豆见色 [ dān dòu jiàn sè ]

解释 比喻计较小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61发屋求狸 [ fā wū qiú lí ]

解释 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 《淮南子 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62援鳖失龟 [ yuán biē shī guī ]

解释 比喻得不偿失。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杀戎马而求狐狸,援两鳖而失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莫邪而争锥刀,用智如此,岂足高乎?”

63掘室求鼠 [ jué shì qiú shǔ ]

解释 挖坏房子捉老鼠。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

64惜指失掌 [ xī zhǐ shī zhǎng ]

解释 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 《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65飞觞走斝 [ fēi shāng zǒu zhēng ]

解释 犹言飞觥献斝。

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66咏月嘲风 [ yǒng yuè cháo fēng ]

解释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 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67鱼龙变化 [ yú lóng biàn huà ]

解释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出处 宋·刘克庄《水龙吟》词:“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68黜陟幽明 [ chù zhì yōu míng ]

解释 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出处 《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69恢廓大度 [ huī kuò dà dù ]

解释 恢廓:宽大,开阔。心胸开阔,气量宏大,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70下学上达 [ xià xué shàng dá ]

解释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出处 《论语 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71塞翁之马 [ sāi wēng zhī mǎ ]

解释 塞马。

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72古是今非 [ gǔ shì jīng fēi ]

解释 古代、现在的是非得失。指评论从古到今的功过曲直。

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一个待咏月嘲风,一个待飞觞走斝,谈些古是今非,下学上达。”

73得失在人 [ dé shī zài rén ]

解释 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出处 唐·陈子昂《与韦王虚己书》:“仆尝窃不自量,谓以为得失在人,欲揭闻见,抗衡当代之士。”

74考绩幽明 [ kǎo jì yōu míng ]

解释 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

出处 唐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

75妍蚩好恶 [ yán chī hǎo è ]

解释 妍:美丽。蚩:通“媸”,丑陋,丑恶。美丽、丑陋、好与坏。原指写作的得失。

出处 晋·陆机《文赋序》:“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76是非之心 [ shì fēi zhī xīn ]

解释 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77先小人后君子 [ xiān xiǎo rén hòu jūn zǐ ]

解释 先不讲客气,说明条件,按章办事,然后再讲礼貌。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9回:“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