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切中要害的成语

形容切中要害的成语


1一针见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释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2不痛不痒 [ bù tòng bù yǎng ]

解释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出处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3避实就虚 [ bì shí jiù xū ]

解释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4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解释 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出处 唐 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5直截了当 [ zhí jié liǎo dàng ]

解释 了当: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6击中要害 [ jī zhòng yào hài ]

解释 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为重要部门或问题的关键。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出处 《后汉书 来歙传》:“臣夜入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7避实击虚 [ bì shí jī xū ]

解释 虚:空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8当头棒喝 [ dāng tóu bàng hè ]

解释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9字字珠玑 [ zì zì zhū jī ]

解释 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谈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珠玑:珠子。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10鞭辟入里 [ biān pì rù lǐ ]

解释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出处 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11切中要害 [ qiē zhōng yào hài ]

解释 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出处 林语堂《看见碧姬芭杜的头发谈小品文》:“亦可于偶语中道得款曲,切中要害。”

12深中肯綮 [ shēn zhōng kěn qìng ]

解释 比喻分析深刻,能击中要害,或能说到点子上。

13金针见血 [ jīn zhēn jiàn xuè ]

解释 犹言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简短,切中要害。

出处 明·刘宗周《书高先生帖后》:“往岁尝遗余书曰:‘吾辈有一毫逃死之心,固害道;有一毫求死之心,亦害道。’此金针见血语。”

14匕首投枪 [ bǐ shǒu tóu qiāng ]

解释 匕首:短剑。比喻短小犀利击中要害的文章。

出处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15动中窾要 [ dòng zhōng kuǎn yào ]

解释 动:常常,动不动。中:切中,打中。窾:空处、中空。要:要害。要:引申为要害、关键。常常切中要害或抓住问题的关键。

出处 《清史稿·世增传》:“文书往复,惟家铭随方应付,动中窾要,历任总督皆倚重之,以县丞擢知府。”

16秉要执本 [ bǐng yào zhí běn ]

解释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

17一棒一条痕 [ yī bàng yī tiáo hén ]

解释 比喻做事扎实。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十卷:“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18一鞭一条痕 [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 ]

解释 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条痕”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19对症下药 [ duì zhèng xià yào ]

解释 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20乘虚而入 [ chéng xū ér rù ]

解释 虚:空隙。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也作“乘间而入”。

出处 宋 张君房《去芨七筌》第120回:“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21百发百中 [ bǎi fā bǎi zhòng ]

解释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22心腹之患 [ xīn fù zhī huàn ]

解释 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心腹:这里指内部;患:祸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蕃传》:“今寇贼在处,四支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23一语道破 [ yī yǔ dào pò ]

解释 一句话就说穿(语:话;道:说)。比喻话说到了本质上或击中要害。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但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

24言简意赅 [ yán jiǎn yì gāi ]

解释 简:简洁;简练;赅:完备。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

出处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25单刀直入 [ dān dāo zhí rù ]

解释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26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解释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27简明扼要 [ jiǎn míng è yào ]

解释 扼要:抓住要点。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出处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28弹无虚发 [ dàn wú xū fā ]

解释 虚:空。子弹没有一颗不命中目标。形容射得很准。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弓弦响处,那弹子如雨点一般打将出去,真是:‘弹无虚发’,每发一弹,岸上即倒一人。”

29百步穿杨 [ bǎi bù chuān yáng ]

解释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30一语破的 [ yī yǔ pò dì ]

解释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指说话简洁精练;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

出处 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31言必有中 [ yán bì yǒu zhòng ]

解释 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2提纲挈领 [ tí gāng qiè lǐng ]

解释 抓住纲绳;提起衣领。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33闪烁其辞 [ shǎn shuò qí cí ]

解释 闪烁:光线忽明忽暗、摇动不定。比喻说话躲躲闪闪。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34一语中的 [ yī yǔ zhōng de ]

解释 见“一语破的”。

出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35腹心之疾 [ fù xīn zhī jí ]

解释 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比喻要害处的祸患。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

36就虚避实 [ jiù xū bì shí ]

解释 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出处 《孙子 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37擒贼擒王 [ qín zéi qín wáng ]

解释 指作战要先抓主要对手。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

出处 唐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38扼喉抚背 [ è hóu fǔ bèi ]

解释 抚: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控制敌方的要害,使其丧失反抗的能力。

出处 隋·卢思道《为北齐檄陈文》:“巨舰高舻,顺流东指江都、寿春之域;扼喉抚背之兵,飞龙赤马,绝水南越。”

39抵背扼喉 [ dǐ bèi è hóu ]

解释 抵:按住;扼:掐住。按住脊背,掐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之地。

出处 唐太宗李世民《赐诏》:“抵背扼喉,塞其归路。”

40拊背扼喉 [ fǔ bèi è hóu ]

解释 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41心腹大患 [ xīn fù dà huàn ]

解释 见“心腹重患”。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剿,他日养成贼势,难以制伏。”

42要害之地 [ yào hài zhī dì ]

解释 要害:人体上能致命的部位,比喻军事上处于至关重要位置的地方。多比喻军事战略要地。亦作“要害之处”。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凡东北一带要害之地,皆其统辖,声势强盛。”

43拊背扼吭 [ fǔ bèi è kēng ]

解释 吭,喉咙。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

出处 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44批吭捣虚 [ pī kēng dǎo xū ]

解释 见“批亢捣虚”。

出处 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凡为元帅须要机谋,批吭捣虚,为头说谎,调皮无赛。”

45批亢捣虚 [ pī kàng dǎo xū ]

解释 批:用手击;亢:咽喉,比喻要害;捣:攻击;虚:空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博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46心腹重患 [ xīn fù zhòng huàn ]

解释 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

出处 《南齐书·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痾,容为心腹重患。”

47心腹之害 [ xīn fù zhī hài ]

解释 心腹:比喻要害。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患。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48不痒不痛 [ bù yǎng bù tòng ]

解释 既不痛也不痒。比喻不中肯,没触及要害,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痒不痛,浑身上或寒或热;没撩没乱,满腹中又饱又饥。”

49捣虚批吭 [ dǎo xū pī háng ]

解释 乘虚攻击敌人要害。

出处 明 无名氏《十样锦》第三折:“这一个田穰苴立兵书有智量,这一个下齐城捣虚批吭。”

50扼吭拊背 [ è háng fǔ bèi ]

解释 扼:用力掐着;吭:咽喉;拊:拍击。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出处 清 魏源《圣武记》第14卷:“如何而形格势禁,如何而扼吭拊背,愿闻其宜忌,可乎?”

51动中肯綮 [ dòng zhòng kěn qìng ]

解释 动:往往,每每;中:切中,打中;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问题的关键。指常常击中要害或抓住问题的关键。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

52咽喉要地 [ yān hóu yào dì ]

解释 一种军事地理形势。指军事上像咽喉一样十分要害的地方。

53谈言微中 [ tán yán wēi zhòng ]

解释 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序》:“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54拊背搤吭 [ fǔ bèi hè kēng ]

解释 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语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出处 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55扼亢拊背 [ è kàng fǔ bèi ]

解释 扼:用力掐着。亢:通“吭”,喉咙。拊:击,拍击。掐住喉咙,捺住背脊。比喻控制要害,制敌于死命。亦作“扼吭拊背”、“扼肮拊背”。

56蠹居棊处 [ dù jū qí chǔ ]

解释 蠹居:像蛀虫一样,深居在蛀坏的器物里。棊:同“棋”。像蛀虫一样深居,像棋子一样密布。形容坏人隐蔽很深,散布在各个要害地方。

57批亢抵巇 [ pī kàng dǐ zhào ]

解释 犹批亢捣虚。

出处 汉·杨雄《法言·重黎》:“巇可抵乎?” 唐·韩愈《释言》:“弱於才而腐於力,不能奔走乘机抵巇,以要权利。”

58攻心扼吭 [ gōng xīn è kēng ]

解释 喻攻击要害。吭,指咽喉。

出处 清·魏源《圣武纪》卷一:“先取山海关,则关外诸城唾手可得,此攻心扼吭之法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