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已经拥有的成语

形容已经拥有的成语


1富可敌国 [ fù kě dí guó ]

解释 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母银越多,丹头越精。若炼得半合许丹头,富可敌国矣。”

2据为己有 [ jù wéi jǐ yǒu ]

解释 据:占据。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集体或他人的钱、财、物品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3拥兵自固 [ yōng bīng zì gù ]

解释 拥有掌握军队的权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出处 唐·李延寿《北史·齐本纪上》:“书至,无点,景不至。又闻神武疾,遂拥兵自固。”

4不翼而飞 [ bù yì ér fēi ]

解释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出处 战国 齐 管仲《管子 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5有名无实 [ yǒu míng wú shí ]

解释 光有虚名;并无事实。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

出处 《国语 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6损人利己 [ sǔn rén lì jǐ ]

解释 损害别人;使自己得到好处。利:使得到好处。

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7完璧归赵 [ wán bì guī zhào ]

解释 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8唯利是图 [ wéi lì shì tú ]

解释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9独树一帜 [ dú shù yī zhì ]

解释 单独打起一面旗号。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门户。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10有板有眼 [ yǒu bǎn yǒu yǎn ]

解释 板;眼:民族音乐的节拍。每节中的最强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条理和有层次。

出处 周立波《山那边人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听极了。”

11徒有虚名 [ tú yǒu xū míng ]

解释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12一应俱全 [ yī yīng jù quán ]

解释 应该有的都齐备了。(一应:所有一切;俱:都)。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案子上调和作料,一应俱全。”

13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14可想而知 [ kě xiǎng ér zhī ]

解释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出处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15面面俱到 [ miàn miàn jù dào ]

解释 俱:都。各方面都照顾到。也指虽然各方面都照顾到;但重点不突出;很一般化。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

16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17舍己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

解释 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吾与点也。”朱熹集注:“初无舍己为人意,而其胸次悠然。”

18应有尽有 [ yīng yǒu jìn yǒu ]

解释 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

出处 《宋书 江智渊传》:“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其江智渊乎!’”

19前呼后拥 [ qián hū hòu yōng ]

解释 前面的人喝道;后面的人簇拥着。形容权贵们的气势。

出处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士之学古入官,遭时得位,纡金拖紫,跃马食肉,前呼后拥,延赏宗族,此足以为荣矣。”

20卓尔不群 [ zhuó ěr bù qún ]

解释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21曾经沧海 [ céng jīng cāng hǎi ]

解释 曾经:以前经历过;沧海:大海。曾经见过大海。后比喻人见过大世面;眼界很高。

出处 唐 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2爱惜羽毛 [ ài xī yǔ máo ]

解释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23有胆有识 [ yǒu dǎn yǒu shí ]

解释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绝世聪明,有胆有识,今年也是七岁,可怜有才无命。”

24百城之富 [ bǎi chéng zhī fù ]

解释 形容藏书极多,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

出处 语出《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25奉公克己 [ fèng gōng kè jǐ ]

解释 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出处 《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26徒拥虚名 [ tú yōng xū míng ]

解释 见“徒有虚名”。

出处 高阳《慈禧全传》:“兵部徒拥虚名,拟正名为陆军部,以练兵处、太仆寺并入,而海军部暂隶焉。”

27富堪敌国 [ fù kān dí guó ]

解释 见“富可敌国”。

出处 《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若库书吏役,反得富堪敌国,坐拥膏腴。”

28富商大贾 [ fù shāng dà gǔ ]

解释 亦作“富商巨贾”。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于京师。”

29后拥前驱 [ hòu yōng qián qū ]

解释 拥:保护。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形容权贵们的气势。

出处 明·汤显祖《紫钗记·回求仆马》:“后拥前驱,教一时光彩生门户。”

30坐拥百城 [ zuò yōng bǎi chéng ]

解释 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31百宝万货 [ bǎi bǎo wàn huò ]

解释 指大量珍宝财物。

出处 清 龚自珍《尊隐》:“天下法宗礼,族归心,鬼归祀,大川归道,百宝万货,人功精英,不翼而飞,府于京师。”

32徒拥其名 [ tú yōng qí míng ]

解释 徒:只。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军机领袖》:“军机大臣有时多至六七人,而权实操于领袖,新进者画诺奉行,徒拥其名也。”

33有本有原 [ yǒu běn yǒu yuán ]

解释 亦作“有本有源”。谓有根源;源源本本。

出处 唐·韩愈《原毁》:“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34爱日惜力 [ ài rì xī lì ]

解释 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且志士爱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

35富商蓄贾 [ fù shāng xù jiǎ ]

解释 同“富商大贾”。

出处 《管子·轻重甲》:“故迁封食邑、富商蓄贾、积余藏羡跱蓄之家,此吾国之豪也。”

36南面百城 [ nán miàn bǎi chéng ]

解释 旧时比喻尊贵富有。也比喻藏书很多。

出处 《魏书 逸士传 李谧》:“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37高山景行 [ gāo shān jǐng xíng ]

解释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出处 《诗经 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