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词典 北狄
běi

北狄


拼音 běi dí

简拼 BD


词语解释

北狄[ běi dí ]

1.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唯北狄(此指北魏)野心,掘(同“倔”)强(jiàng)沙塞之间。——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

Di nationality;


引证解释

1.原指古代的 狄 族。因其主要居住于北方,故称。后用为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

《孟子·梁惠王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二引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其后,北狄讲和,西戎纳款。”

马君武 《从军行》:“北狄寇边郡,飞电羽书急。”


国语辞典

1.传说中黄帝的后裔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2.狄,古代北方种族之一。北狄泛指北方蛮夷


网络解释

1.北狄

北狄的称谓最早起始于周代,周朝人自称华夏,以中原为天下之中心,把中原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北狄是古代华夏部落对北方非华夏各个部族的统称。

在晚商以前,华北地区皆为华夏族群的活动地域,所谓的『戎狄』族群是下一历史阶段里从华夏族群中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因此,华夏与戎狄在血缘上本亦同源。西戎和北狄皆出自仰韶文化。

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个春秋时代,乃至战国中叶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称,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这种情况以及春秋北狄诸部的姓族,陕北、山西、河北诸地的戎狄文化遗存,都说明春秋时期的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显区分,族类却比较接近。

狄作部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这是中原诸夏对北方一些部落与国家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

战国以后,“北狄”之名逐渐被改为代指匈奴及鲜卑等多个民族,但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与先秦时期的北狄各部并没有任何关系。

相关汉字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北狄造句

北狄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