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词典 枢密使
shūshǐ

枢密使


拼音 shū mì shǐ

繁体 樞密使
简拼 SMS


词语解释

枢密使[ shū mì shǐ ]

1.官名


引证解释

1.官名。 唐代宗 始置,以宦官为之。其后宦官以此干预朝政,甚至废立君主,至 昭宗 时始改任士人。 五代、后梁 改名崇政使, 后唐 复称枢密使。 宋 代则以之称枢密院的长官。 明 以后多用为掌管军事的大臣的代称

《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那时元顺帝失政,红巾‘贼’起,大肆劫掠,朝廷命枢密使咬咬征讨。”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唐枢密使亦宦官也。五代郭崇韜、安重诲领之,遂改为宰相之要任。”


国语辞典

1.职官名。枢密院的长官。唐代宗时始置,由宦官担任,后世权任渐重;五代改用士人,权与宰相齐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称知院,明初废置


网络解释

1.枢密使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五代时的武将逐渐转为以文官担任,职权范围逐步缩小。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英语翻译 Privy Council Chief Executive in late Tang

相关汉字

词语组词

相关词语

枢密使造句

枢密使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