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知制诰的意思 知制诰造句

知制诰造句


10字左右

  • 1、五月,元稹被任命为祠部郎中、知制诰
  • 2、长庆时,由比部郎中进知制诰
  • 3、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 4、帝甚称赏,遂以本官知制诰
  • 5、即日转祠部郎中、知制诰
  • 6、尝以左正言、知制诰奉使契丹。
  • 7、张九龄掌知制诰,以文翰见称。
  • 8、不久,又召为春官郎中,知制诰
  • 9、元稹被任命为祠部郎中、知制诰
  • 10、名臣,官至知制诰兼御史中丞。

20字左右

  • 1、公元1063年,宋仁宗逝世,其时王安石任舍人院知制诰
  • 2、俄以本官知制诰,王请对愿留府邸,不许。

30字左右

  • 1、你知道吗?官家已经下诏,封江宁知府王安石大人为知制诰,不日就会擢升入京任职。
  • 2、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
  • 3、王安石出任知制诰时,不到四十岁,仕途如日中天,正在上升之时,日理万机,非常劳累。
  • 4、北宋太平兴国时官至知制诰,因为上疏直言,一再被降职,贬到商州等地。

50字左右

  • 1、那个女子问了王安石的名号,才知道眼前这位和蔼而威严,一身凛然正气的人就是名满京华的新任知制诰王安石。
  • 2、国子司业苏源明在叛军到来之后,也假装有病,没有接受安禄山所委任的官爵,李亨就提拔他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词语解释

知制诰[ zhī zhì gào ]

1.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掌外制。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则称某官知制诰。开元末,改翰林供奉为学士院,翰林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专掌内命,典司诏诰。宋代因之,为清要之职。明代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得兼此职。清代废

知制诰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