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知见的意思 知见造句

知见造句


10字左右

  • 1、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等。
  • 2、乃曲心推测之知见
  • 3、五转识蕴成解脱知见身识蕴者。
  • 4、此即转识蕴而成解脱知见身也。
  • 5、断常知见及提携,方便指归实际。
  • 6、欲得正知见,理应依法修行。
  • 7、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 8、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 9、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20字左右

  • 1、以上五种不正见,是知见上的迷惑,称为见惑。
  • 2、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说马背肿,只会是为智者笑。
  • 3、出现世间,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出现于世间。
  • 4、今生,一定是我静坐堂前,俯读经卷,参悟知见
  • 5、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
  • 6、佛告诸比丘:我以知见故得诸漏尽,非不知见
  • 7、六部大论,青灯黄卷;起正知见,中道三义。
  • 8、如云知见觉照灵鉴光明朗朗昭昭,是为表诠。
  • 9、出现于世,即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 10、无非欲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方畅佛之本怀。

30字左右

  • 1、为心无染,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静故,能生无量知见
  • 2、无论如何,弥勒菩萨无非是想为我等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已。
  • 3、这是对于法的如实而具体地知见,而不是抽象的、玄妙的想像,这样的慧观。
  • 4、在我少林派,那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
  • 5、如来体性能令证入念佛三昧的行人,浑然消泯人我是非的界限,遣荡种种知见
  • 6、另文殊在维摩诘经中与维摩诘居士的对谈,更是将佛法知见带入了最高境界。
  • 7、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 8、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楼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40字左右

  • 1、如来体性能令证入念佛三昧的行人,浑然消泯人我是非的界限,遣荡种种知见,涉缘应事,如同镜子。
  • 2、孔子、孟子、荀子先哲们对耻的知见很清澈,“行己有耻”,“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

50字左右

  • 1、知见深重的人学佛困难,因为佛教最高层次的觉悟或者说是第一义谛不是从知见上面来的,而是要离开知见来亲身体悟的。
  • 2、否则依然陷在妄想知见网中,虽一辈子学佛,一辈子参禅,一辈子求道,骑驴觅驴,与自己本来面目,毫没干涉,而终归是凡夫。
  • 3、严格的品质管制,让建筑不仅是居住安定所需,更是精密科技与时尚艺术的极致结合,成就百年大业的典范知见
  • 4、知见既是智慧也是我们通向智慧的一堵墙,它有限的结构阻隔了我们的视野,阻断了我们通向无限存在的道路。
  • 5、这是观身禅的修学次第,下手简易,逐渐深入,证悟实相,体达佛陀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的诸法实相,最终圆证菩提。

60字左右

  • 1、何以故?祖师西来意本是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自至亲证真如实相,破一分无明、见一分法性、证一分法身,与佛同眠同起,一个锅里搅饭勺也。
  • 2、人们通常会在主客、人我、是非、知见、言语、动静中浮沉而不自知,凡是合乎自己所设定的标准时,就会感到欢愉幸福,反之,就会感到烦恼悲苦。

70字左右

  • 1、如果没有真智慧正知见,六度万行有时候看似做善事,实则是做了坏事,所以一切以正见为首,因为正见能破除迷信而起正信。正见从何而来?正见必须有高度的真正的般若。

100字左右

  • 1、生活的禅法,也就是生活的智慧,透过世事的曲折与纷扰,观察与纠正自己那些偏执的判断与知见,自律的心态,自重的心境,在人群中走过,更不可过多的消费,自己的自信,人生的宽与窄,常怀一种谦卑,犹如看见泡沫一样认识自己,这就是智慧的妙用。
  • 2、佛教之精华日佛法。佛法,乃佛及无数佛弟子通过修行实践所证悟的真理,它提供一种如实知见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堪作个人解决超越生死终极关怀问题的可靠指南,并给整个人类文明提供深刻启迪,可谓人类智慧的最高成果,超越时空,万古常新。
  • 3、布施的真意是远离贪欲,而非怀着吝啬之心施舍于人。持戒的真意是表里如一,而非仅仅行为端正而已。忍辱的真意是包容仇人,而非麻木造作的忍耐。精进的真意是法喜充满,而非执着于努力修持。禅定的真意是保持觉醒,而非闭着眼睛什么都不想。智慧的真意是建立正知见,而不是落入偏见。

词语解释

知见[ zhī jiàn ]

1.见识;见解

2.看见,知道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知见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