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苏洵的意思 苏洵造句

苏洵造句


10字左右

  • 1、事垂立而辄废,功未成而旋去。苏洵 
  • 2、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
  • 3、之父,苏洵的祖父,苏轼的曾祖父。
  • 4、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 5、苏洵的父亲叫苏序,母亲为史氏。
  • 6、教化之本,出于学校。宋朝:苏洵
  • 7、苏洵始大发愤,刻苦读书。
  • 8、遂置苏洵衣冠冢于两公冢右。
  • 9、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
  • 10、苏洵得知一切,气得差点断气。

20字左右

  • 1、老师说像宋代苏洵就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 2、但苏洵仍未道出张仙演变为禄星的真正原因。
  • 3、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
  • 4、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苏洵
  •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
  • 6、苏轼、苏辙扶柩归蜀,将苏洵、王弗葬于此。
  • 7、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苏洵
  • 8、一忍能够支百勇,一静能够制百动。苏洵
  • 9、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苏洵
  • 10、苏洵、宋辅在座,倒没看到那让他万分朞待的苏仙。

30字左右

  • 1、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行于左;而目不瞬。苏洵
  • 2、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散文、赋、诗、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
  • 3、北宋着名文学家苏洵小时候不爱读书,直到二十七岁才幡然醒悟,发愤图强。
  • 4、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苏洵
  • 5、乐山市文物研究院唐长寿先生,从苏洵的纪游诗中,推测出北宋时朞有过一次维修。
  • 6、进到正屋,陈恪便见陈希亮、苏洵、宋辅在座,倒没看到那让他万分朞待的苏仙。
  • 7、种种情形,竟与苏洵当初所逆料者全同,所以说:知子莫若父母也。
  • 8、苏洵年少时便有大志,终日默默无闻,苦读诗书,最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9、我国宋代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三十岁开始悟彻读书,终于和儿子一起成为唐宋名家。
  • 10、曹操曹丕曹植,为建安文学增色;苏洵苏轼苏辙,给唐宋诗词添彩。

40字左右

  • 1、陈希亮不像苏洵一样年少荒嬉,他是个严以律己之人,自幼刻苦用功,但命运作弄,科举之路十分的不顺遂。
  • 2、先葬的是苏轼,过后苏辙怕哥寂寞,从葬而来,再过后,父亲苏洵从老家以衣冠的名义来陪伴两个儿子。
  • 3、去年,乐山市文物研究院唐长寿先生,从苏洵的纪游诗中,推测出北宋时朞有过一次维修。
  • 4、虽然他为尊者讳,没有说苏洵讽刺的内容,但估计也就是‘你不仅才华不够,气量也不够’之类的。
  • 5、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若因此对儿子高中还不能坚信不疑,那他才是天下一大痴呆呢。
  • 6、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苏洵
  • 7、诗的考试,须要有相当的艺术的雅趣,措词相当的精巧工稳,而苏洵则主要重视思想观念。
  • 8、在这条成长的弯路中,苏洵从当时的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到后来的成熟觉悟,让人为之称赞。
  • 9、诸葛孔明的传奇建立在自己潜心钻研,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度上;苏洵的成功建立在自己的闭门苦学上。
  • 10、例如宋朝的苏洵,二十七岁前整日游山玩水,不曾学习,直到二十七岁那年才发奋读书,三十七岁成名。

50字左右

  • 1、不仅如此,他还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改写了文学史的面貌。
  • 2、前者相当于“血酬”,打江山,坐江山,老爷子为国家流血流汗,儿孙乘个凉,拼个爹,也说得过去;后者相当于“站队”,苏洵说:“信其父兄而用其子弟”。
  • 3、古有范仲淹、苏洵,他们将自己的功过记录在册,时常反省,是为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改进,让自己的修养更上一层楼。
  • 4、有了自己的作品后,苏洵带着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去拜见欧阳修,欧阳修看了他的作品对他大加赞赏,还向朝廷引荐了他。
  • 5、而苏洵在指出了六国贿秦惹祸以后,又总结到,国家的颠覆,往往都是因为自保不救他国所致,各国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6、大地上的最后一缕阳光也消逝了。在这个充实的下午,正是苏洵让我明白了通往成功的路是勇于创新,刻苦钻研,勤奋好学。
  • 7、一代文豪苏轼在考试前问父亲以何种心态赴考,苏洵没有给儿子施压,让他像往常看大戏的心态去赶场,果然作文令考官拍案叫绝。
  • 8、且看这一家,父亲苏洵,儿子苏轼与苏辙,谁在当时不是名扬天下?各领风骚,只是儿子风头太大,成就太高,让父与弟都望其尘而莫能及。
  • 9、坚强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在27岁开始发愤,坚强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10、当苏家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兄弟俩的母亲病故的噩耗,后来父亲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守孝。

60字左右

  • 1、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其年轻风采之际,并没有选择和众多的儒生一样,寒窗苦读数十载,一考科举而成名,而是步入了纸醉金迷的风尘。
  • 2、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 3、号称东坡居士的苏轼,自幼受其父苏洵影响,文学素养无与伦比,但却仕途失意,而他并未因此意志消沉,而是将惆怅化作乐观,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
  • 4、你想起了老父苏洵为人须正直的谆谆教诲,决定与黑暗抗争到底。当玉兔东升,松涛阵阵,你凝视碧墨苍穹,将胸中的一口浊气吐尽,刹那间,心如碧海青天般澄清。
  • 5、苏洵心里有些暖洋洋的,他是孤儿,从小到大没有人那么在意过他,没有人关心他吃得好不好,没有人在意他开不开心,而跟她在一起,他是真的放松,也真的快乐。

70字左右

  • 1、很少有人的成功是唾手可得的,唐宋八大家里的苏洵年少轻狂,早早就放弃读书,致使少年时光白白流逝,到二十五岁才发奋读书,苦读不休者达六、七年,终成一代文豪。
  • 2、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澈合称三苏,他写过的诗有二千七百二十六首,他写过的散文有四千八百余篇,他写过的词有,三百九十八篇,他就是人人皆知,人人知晓的苏东坡。
  • 3、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凉风袭过脸颊,好不惬意!夏姑娘悄悄地退到幕后,秋姑娘粉墨登场。我拿着摄影机,看到了苏轼带着他的老苏洵、苏辙、妹妹苏小妹一起去庐山游玩。
  • 4、他出生在眉山,偏僻的山区,在当时是极不起眼的,但凭他清新脱俗的文采,得到了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一时声名大躁。但因母亲病故,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返回家中。
  • 5、你出生在四川眉山,在父亲苏洵的熏陶下,你开始发奋学习,博览群书。你20岁时,与父亲,弟弟苏辙一起进京赶考,你名列榜眼。仕途刚要开始,母亲却病故,你只好回家居丧。
  • 6、在小学五年的学习中,我知道了许多伟人:27岁才发奋读书的文学家苏洵,屡次失败却永不放弃的发明家爱迪生……他们都给我很大的触动。而史学家谈迁却深深地震憾了我。

80字左右

  • 1、苏洵培养出了苏轼、苏辙,三苏成了北宋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曾国藩家书已刊印成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梁启超不仅是近代着名的思想家,更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九个子女九栋梁
  • 2、原来苏轼号东坡居士,在杭州任过职,还有画扇判案的佳话,深得老百姓的喜爱,是为清正廉洁的好官,年少骄傲,师傅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还有自己,都在唐宋八大家里。
  • 3、行至三游洞,山壁之上刻一偶联,曰:一洞凌虚佛自在,万方多难我重来。至洞内,三石像立于厅内,乃白行简,白居易,元稹。此三子世人称之为前三游。后苏洵携其二子苏轼,苏辙游于此,世人谓之为后三游。

90字左右

  • 1、北宋散文家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的过日子,直到27有所觉悟,于是发愤学习,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黄忠60跟随刘备打天下,70岁怒斩夏侯渊;姜子牙八十岁为丞相;齐白石56岁才转变画风,名声大振。
  • 2、是他内心始终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孩童,是他官场不迷失自我始终保持不变的初心,是他一直坚持如一的旷达与豪迈,更是父亲苏洵对儿子了然于胸的了解及严父般的教育引导,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爱之永恒!

词语解释

苏洵[ sū xún ]

1.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作品多为政论文,有《六国论》等名篇。有《嘉集》

苏洵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