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精审的意思 精审造句

精审造句


10字左右

  • 1、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
  • 2、李崇任刺史,断狱精审
  • 3、自刻本一般都校勘精审、刻印精良。
  • 4、然理最为几微精审,而不易至也。
  • 5、学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
  • 6、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20字左右

  • 1、自古以来解经者虽众,但是穿凿附会者多,精审者少。
  • 2、所述必溯源析流,且论断精审,要言不烦,堪为晁氏知音。
  • 3、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刘熙载
  • 4、体例完备,征材宏富,考辨精审,条理秩然。
  • 5、尽量做到搜求的广泛和校辑的精审,是值得称道的。
  • 6、更难得的是邵飘萍察物精审,处世灵活,广交游,耳目众多。
  • 7、王大凡书法以行书为佳,俊逸秀美,平淡见精妙,精审且遒丽。
  • 8、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
  • 9、其刻书皆仇校精审,版式划一,多精善本,为书林珍视。
  • 10、其刻书皆细校精审,版式划一,多精善本,为书林珍视。

30字左右

  • 1、这部书急着出版上市,校对的品质并不精审,鲁鱼亥豕的情况为数不少。
  • 2、近复以今文尚书考证视余,其条理今文,详密精审,兼诸大儒之长,而去其蔽。
  • 3、玉腕与金梭,织缣似的精审,更番的穿度,化生了彩霞,神阙,安琪儿的歌,安琪儿的舞。
  • 4、明代洪武初年,将此项学租皆收归国子学,故县学、书院缺乏余资,刻书已不精审
  • 5、作者看重的,是“爬罗剔抉”后的所考是否确凿无误,所论是否精审允当。
  • 6、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具言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
  • 7、学问渊博,识断精审,思想邃密,是干隆朝最着名的思想家,汉学代表人物。

40字左右

  • 1、这些格言条条精审,内容完备,文词浅而易晓,而蕴义又深可玩味,被誉为“醒世箴言,成功秘诀”。
  • 2、其画多取法江南画派,用笔精审,精致而不疏,谨严而不放,重取法度,多就规矩绳墨,故少瑕类。
  • 3、总之,两套豫章丛书的稀见性、精审性,决定了它们的珍贵性,其价值比之荆山之玉,毫不为过。
  • 4、晚客吴门,闻黄荛圃百家一廛九经三传各藏异本,于是欣然定交,互携所储,往复易校,疏其异同,必使详确精审

50字左右

  • 1、写好钢笔字其实要非常的静心,下笔要准,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更要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

60字左右

  • 1、黄宗羲“一本万殊”的史学思想,精审明辨的学术史分析法,都是中国传统史学思想中的宝贵财富,对中国传统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0字左右

  • 1、他立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努力打通古今中外,使之熔于一炉,并铸广博的知识与精审卓识于一体,使丰富的原创性发现和坚实的学理性论证二者达到完美的统一。
  • 2、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是须收拾此心,会专静纯一,且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如此,方是有本领。朱熹

词语解释

精审[ jīng shěn ]

1.(文字、计划、意见等)精密详尽

精审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