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献可替否的意思 献可替否造句

献可替否造句


10字左右

  • 1、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
  • 2、臣复忝重任,不能献可替否

20字左右

  • 1、献可替否,意思是用可行的去替代不该做的。
  • 2、运筹画策,自具于章表,献可替否,总归于笔札。
  • 3、而献可替否,靡闻姚、宋之言;妒贤害功,但有甫、忠之奏。
  • 4、臣闻古之为臣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献可替否,拾遗补阙。
  • 5、或偶因片言只字登第光二亲,又不能献可替否航要津。

30字左右

  • 1、故臣子之于君父,则有献可替否讽谏之文,知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义。
  • 2、创刊弁言中更宣布要“以大公之心,发折中之论,献可替否,扬正抑邪”。
  • 3、臣等闻事君有献可替否之道,奉上有逆鳞固争之义,臣等敢以死请。
  • 4、古人有“献可替否”之说,这里就“献”出一些难道,朞待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关注。
  • 5、若得言参执事,献可替否,寇逆获除,社稷称庆,虽死如生,犬马情毕。
  • 6、人们知道这事后,都认为陈矩在进奉中,已经包含了献可替否之意。
  • 7、昭德参奉机密,献可替否,事有便利,不预谘谋,要待画旨将行,方始别生驳异。

40字左右

  • 1、“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摛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
  • 2、但贵国上有英明睿智之君主,复得贤相之辅弼,采纳献可替否之谏言,呈现野无遗贤之景象。
  • 3、伏惟陛下,回太阳之高晖,流覆盆之下照,特请拜一京官,献可替否,以光朝列,则四海豪俊,引领知归。
  • 4、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摛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
  • 5、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
  • 6、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

50字左右

  • 1、谏官司言,御史司察;谏官掌规谏讽谕,献可替否,御史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谏官监督政府,纠察皇帝,御史监督官吏,纠弹大臣。
  • 2、以百口百心之谗谄,蔽两目两耳之聪明,苟非铁肠石心,安得不惑?而献可替否,靡闻姚、宋之言;妒贤害功,但有甫、忠之奏。
  • 3、真正的言官都是献可替否的、敢于非议君王所为的,那种名为批评实为献媚的做法,自古以来是被视为“妾妇之道”的。
  • 4、大司马单纯作为中朝之首,其主要职能只是为天子处理政务时充当参谋和顾问,献可替否,为更好地体现辅政职能。

60字左右

  • 1、体极建元,与民更始,朕所不逮,更赖我远近宗族,中外文武,同心协力,献可替否之助也!诞告多方,体予至意!此旨下后,又仿中夏建元的体例,定为中统元年。

词语解释

献可替否[ xiàn kě tì fǒu ]

1.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献可替否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