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𪔃的意思

𪔃

𪔃
笔画 14画 部外笔画 2画
部首 鼎部 结构 上下结构
五笔 PHNN 仓颉 BBUL BBUN 郑码 WWZN 统一码 U+2A503
笔顺编号 45251115132125

详细解释

𪔃

(1) 同“鼏”。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𪔃

卷别正文・亥集下

位置第1525頁,第14字

部首鼎部

康熙筆画15画 部外 2画

《唐韻》:莫狄切,音覓。《說文》: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从鼎,門聲。《周禮》廟門容大鼎七箇,卽《易》玉鉉大吉也。《正韻》云:𪔃,从冂,音冋,與上鼏字不同。○〔按〕鼏从冖,冖音覓,故與𪔃異。然《說文》𪔃又作莫狄切,則𪔃又有覓音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七上 位置第227頁,第1字

说文解字:𪔃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从鼎冂聲。《周禮》:「廟門容大鼏七箇。」卽《易》「玉鉉大吉」也。

附注《段注說文》:「𪔃,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从鼎,冂聲。《周禮》:『廟門容大𪔃七箇』,即《易》『玉鉉大吉也。』」段玉裁注:「大(徐)、小徐篆皆作𪔃,解作冂聲,莫狄切,以鼎蓋字之音,加諸橫貫鼎耳之義,誤矣。」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𪔃字从冂,不从冖。」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𪔃㠯木橫貫鼎耳舉之。

段注貫當作毌。許亦從俗也。《禮經》十七篇多言扃鼏。注多言今文扃爲鉉,古文󶮂爲密。按扃者,叚借字。󶮂者,正字。鉉者,音近義同字也。以木横毌鼎耳是曰󶮂。㒳手舉其木之耑是曰扛鼎。󶮂橫於鼎葢之上。故《禮經》必先言抽扃。乃後取鼏。猶扃爲戶外閉之關。故或以扃代之也。

从鼎。󶭝聲。

段注五篇有《󶭝部》。此从之爲聲。古熒切。十一部。按大小徐篆皆作𠕪。解作冂聲。莫狄切。以鼎葢字之音。加諸横毌鼎耳之義。誤矣。《廣韵》、《集韵》、《禮部韵略》、《玉篇》、《類篇》皆佚此字。然《廣韵》、《玉篇》皆云亡狄切。鼎葢也。則󶮂字尙未亡。《集韵》、《類篇》引横貫鼎耳云云。於《錫韵》冥狄切。而󶮂字亡矣。惟《匡謬正俗》及毛晃《禮部韵略》增字獨不誤。

《周禮》廟門容大󶮂七箇。

段注《攷工記・匠人》文。今本作大扃七箇。許所據作󶮂。用此知《禮經》古文本亦作󶮂。古文以󶮂密連文。今文以鉉密連文。鄭上字從古文。下字從今文。遂󶮂鼏連文。轉寫恐其易混。則上字易爲扃耳。《韵會》無大。

卽《易》玉鉉大吉也。

段注鼎上九爻辭。《金部》鉉下曰:所以舉鼎也。《易》謂之鉉。《禮》謂之󶮂。據此則許所據《禮》古文作󶮂。鄭則據《禮》今文作鉉。同《易》也。󶮂鉉異字同義。或讀鉉古冥反。則非矣。《韵會》無大吉也。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