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黽的意思

黽
播放 měng ㄇㄥˇ m ㄇ˙ miăn ㄇㄧㄢˇ 播放 méng ㄇㄥˊ
笔画 13画 部外笔画 0画
部首 黽部 结构 单一结构
简体 五笔 MGGV 仓颉 RXU 郑码 WX 四角 77717 统一码 U+9EFD
笔顺编号 2511251211511
笔顺名称 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竖弯钩、横、竖折/竖弯、横
相关查询 黽的笔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měng(ㄇㄥˇ)

1蛙的一种

2

m(ㄇ˙)

1勉力;努力

miăn(ㄇㄧㄢˇ)

1〔黽池〕古地名。指黽池。原为战国郑地,后入韩,复入秦。秦朝置为县。故城在今河南省渑池县西

méng(ㄇㄥˊ)

1〔黽塞〕战国时的要塞名。又称黽阨、黽隘。即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南平靖关

异体字

详细解释

měng(ㄇㄥˇ)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蛙形。本義:蛙的一種) 同本義

frog

溼地饒蛙黽。 —— 張祜《發蜀客》

黽窟(蛙洞);黽媒(捕蛙的誘餌);黽蜮(蛙類)

(2) 另見 mǐn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黽

卷别正文・亥集下

位置第1523頁,第9字

部首黽部

康熙筆画13画 部外 0画

《唐韻》:莫杏切,音猛。《說文》:鼃黽也。《爾雅・釋魚》:鼁𪓰,蟾諸,在水者黽。〔疏〕鼁𪓰,一名蟾諸,似蝦蟆,居陸地;其居水者名黽,一名耿黽,一名土鴨,狀似靑蛙而腹大。陶註《本草》云:大而靑脊者,俗名土鴨,其鳴甚壯,卽此黽也。《𡌨雅》:黽善怒,故音猛。

,竹名。求黽。《管子・地員篇》:在丘在山,皆宜竹箭,求黽猶檀。〔註〕求黽,亦竹類也。

,姓。漢黽初宮。見《印藪》。

,《廣韻》:武盡切;《集韻》、《正韻》:弭盡切,𡘋音泯──勉也。《詩緝》嚴氏曰:力所不堪,心所不欲,而勉强爲之曰黽。孫季昭《示兒編》:黽,蛙屬。蛙黽之行,勉强自力,故曰黽勉;如猶之爲獸,其行趦趄,故曰猶豫。

,《玉篇》:眉耿切;《廣韻》:武幸切;《集韻》、《韻會》:母耿切,𡘋音鼆──義同。

,《集韻》、《類篇》𡘋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廣韻》、《集韻》:彌兗切;《正韻》:美辯切,𡘋音緬。《廣韻》:黽池,縣名。《前漢・地理志》:弘農郡有黽池縣。又,〈高帝紀〉:復黽池。《廣韻》:黽池,亦音泯。

,《韻補》叶名舌切,音蔑。後漢桓帝時謠曰: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淸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黽。《譚苑醍醐》云:泥音涅,或音匿;黽音蔑,或音密。《晉書》作怯如雞,蓋不得其音而改之。按,《論語》涅而不緇,《楚辭》及《史記・屈原傳》作泥而不滓。《索隱》曰:泥音涅,據此知泥有涅音,則桓帝時謠,黽讀爲蔑矣。

《說文》:从,象形;黽頭與頭同。徐鉉曰:象其腹也。《六書正譌》:鼃本義借爲黽勉字。別作僶、勔,𡘋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十三下 位置第450頁,第7字

反切莫杏切

说文解字:黽鼃黽也。从它,象形。黽頭與它頭同。凡黽之屬皆从𪓑

鉉注臣鉉等曰:色,其腹也。

说文解字:黽籒文黽。

附注《說文新證》:「黽,蛙類動物,蟾蜍在水者。商代甲骨文、金文象黽形,與龜之別在無尾而後肢回折;與鼄之別則在前肢作『又』形、身中無蛛絲。周晚至戰國以後,多訛為从它、从兩爪,楚系文字與龜極為接近。」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黽鼃黽也。

段注《周禮》蟈氏。掌去鼃黽。鄭司農云:蟈,蝦蟇也。《月令》曰:螻蟈鳴。鼃黽,蝦蟇屬。書或爲掌去蝦蟇。玄謂蟈,今御所食蛙也。齊魯之閒謂鼃爲蟈。黽,耿黽也。蟈與耿黽尢怒鳴。爲𦕾人耳。故去之。按蛙卽鼃字。依大鄭說則鼃黽二字爲一物。依後鄭說則鼃卽蟈,爲一物。黽乃耿黽,爲一物。依許黽下曰鼃黽也。似同大鄭說。然有當辯者。許果合二字爲一物。則黽篆下當云鼃黽,蝦蟆也。鼃下云鼃黽也。乃合全書之例。而蝦蟆篆居《虫部》。此則單舉鼃篆。釋曰蝦蟆。黽篆下則曰鼃黽也。是許意鼃黽爲一物。鼃爲一物。凡兩字爲名一字與他物同者,不可與他物牽混。知鼃黽非鼃也。許之鼃黽卽鄭之耿黽。鼃古音圭。與耿雙聲。故得爲一字。絫𧦝曰鼃黽,耿黽。單𧦝曰黽。《爾雅》。鼃𪓰,蟾蠩。在水者黽。是則詹諸之類。而以在水中爲別也。許鄭之單言鼃。卽《本艸》所謂鼃一名長股。陶云俗名土鴨。南人名蛤子善鳴者。寇宗奭曰:其色靑。腹細。後腳長。善躍。大其聲曰蛙。小其聲曰蛤。此鼃與鼃黽之別。皆在水中而善鳴。故《周禮》設官去之。黽之叚借爲黽勉。

从它。象形。

段注謂从它象其頭。下象其大腹也。莫杏切。古音在十部。讀如芒。

𪓑頭與它頭同。

段注言頭而餘爲腹可知矣。黽本無尾。故《風俗通》辯蝦蟇掉尾肅肅乃夏馬之字誤。

𪓑之屬皆从𪓑

说文解字:黽籒文黽。

段注古文衹象其頭腹。籒文又象其長足善跳。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