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絷的意思

絷
播放 zhí ㄓˊ
笔画 12画 部外笔画 6画
部首 糸部 结构 上下结构
繁体 五笔 RVYI 仓颉 QIVIF 郑码 DQZ 五行 四角 55903 电码 4916 区位 7298 造字 形声字 统一码 U+7D77
类型 三级字表现通表
笔顺编号 121354554234
笔顺名称 横、竖钩、提、撇、横折弯钩/横斜钩、点、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相关查询 絷的笔顺 絷组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í(ㄓˊ)

1拴,捆

~维(❶原指拴住客人的马以挽留客人,后指延揽、挽留人材;❷束缚)。

2马缰绳

3拘捕,拘禁

~拘。

异体字

详细解释

zhí(ㄓˊ)

〈动词〉

(1) 会意。从糸( mì ),执声。本义:系绊马足。绊

(2) 同本义

tie up with rope or chain

絷之维之。 —— 《诗·小雅·白驹》。又传:“绊也”。

轩冕诚可慕,所忧在絷维。 —— 韦应物《洛都游寓》

絷韁(系缚韁绳);絷维(喻挽留人才)

(3) 拘禁;束缚

fetter a prisoner; take into custody; restrain

南冠而絷者谁也? —— 《左传·成公九年》

絷拘(束缚,拘绊);絷囚(囚犯);絷缚(捆绑;拘捕)

〈名词〉

(1) 拴住马足的绳索

reins

言授之絷,以絷其马。 —— 《诗·周颂·有客》

执絷马前。 —— 《左传·成公二年》

絷维(系马的绳索。引申为束缚)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絷”字头,请参考“”字。

康熙字典:縶

卷别正文・未集中

位置第936頁,第9字

部首糸部

康熙筆画17画 部外 11画

《廣韻》、《集韻》、《韻會》𡘋陟立切,音執。《玉篇》:縷也、相縶也、連也。《類篇》:繫也。《詩・小雅》:縶之維之。〔傳〕縶,絆也。《禮・月令》:游牝別羣,則縶騰駒。

,《左傳・成九年》:南冠而縶者誰也。〔註〕縶,拘執。

,《韻補》:質涉切。《春秋》盜殺衞侯之兄縶,《公羊》、《榖梁》作輒。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絷”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十上 位置第324頁,第30字

反切陟立切

说文解字:縶絆馬也。从馬,囗其足。《春秋傳》曰:「韓厥執馽前。」讀若輒。

说文解字:縶馽或从糸𡙕聲。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縶絆馬足也。

段注足字依《韵會》補。《糸部》曰:絆者,馬繫也。是爲轉注。《小雅》白駒傳曰:縶,絆也。《周頌》有客箋同。《莊子》連之以羈馽,卽此字。

从馬其足。

段注象絆之形。隸書作馽。失其意矣。陟立切。七部。

《春秋傳》曰:韓厥執𩡳前。

段注前當作歬。語見成公二年《左傳》。今左作執縶馬前。葢古本正作執𩡳前。改易誤衍耳。許意絆是物,𩡳是人用物。據傳文則謂絆爲𩡳

讀若輒。

说文解字:縶𩡳或从糸𡙕聲。

絷字组词

絷字开头组词

絷字结尾组词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