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缇的意思

缇
播放 ㄊㄧˊ
笔画 12画 部外笔画 9画
部首 纟部 结构 左右结构
繁体 五笔 XJGH 仓颉 VMAMO 郑码 ZKAI 五行 四角 26181 电码 4895 区位 5332 造字 形声字 统一码 U+7F07
类型 二级字表现通表
笔顺编号 551251112134
笔顺名称 撇折、撇折、提、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相关查询 缇的笔顺 缇组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í(ㄊㄧˊ)

1橘红色

~衣(古代骑士的服装)。~帷。~骑(帝王出巡时护卫的骑兵,后指逮捕犯人的骑兵)。

异体字

详细解释

tí(ㄊㄧ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mì ),是声。本义:红黄色,丹黄色

(2) 同本义

oranged red

缇,帛丹黄色。 —— 《说文》

缇,赤也。 —— 《广雅》

缇十重。 —— 《后汉书·应劭传》。注:“赤色缯也。”

赤缇用羊。 —— 《周礼·草人》。注:“縓色也。”

四曰缇齐。 —— 《周礼·酒正》。注:“成而红赤。如今下酒也。”

为治斋宫河上,张缇降帷。 —— 《史记·滑稽列传》

缇衣(指武士的服装。因衣色丹黄而称之);缇帷(橘红色的绢制帐幕);缇齐(酒名。因其色呈橘红而得名);缇骑(秦设中尉,汉武帝更名执金吾。以其为著橘红色衣装的骑兵,故称之);缇幔(橘红色的帷幕)。特指古代军服的颜色,常用以代指武装人员。

〈名词〉

(1) 橘红色的丝织物

orange silk fabrics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 张溥《五人墓碑记》

缇(赤色厚缯);缇绣(赤缯与文绣);缇袭(什袭。用赤色缯把物品重重包裹起来)

(2) 莎草的籽实

seed

细茎有三棱,实在茎端,其色赤缇,故曰缇矣。 —— 《尔雅》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缇”字头,请参考“”字。

康熙字典:緹

卷别正文・未集中

位置第932頁,第13字

部首糸部

康熙筆画15画 部外 9画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𡘋音題。《說文》:帛丹黃色。《博雅》:赤也。《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四曰緹齊。〔疏〕其色紅赤,故以緹爲名。又,〈地官・草人〉:凡糞種赤緹用羊。〔註〕緹,縓色也。又,〈春官・司服〉〔註〕:今時五伯緹衣,古兵服之遺色。〔疏〕纁赤之衣,是古兵服赤色遺象。

,《廣韻》:他禮切;《集韻》:土禮切,𡘋音體──義同。

,《集韻》:都黎切,音低;天黎切,音梯──義𡘋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缇”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十三上 位置第434頁,第29字

反切他禮切

说文解字:緹帛赤黃色。从糸是聲。

说文解字:緹緹或从氏。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緹帛丹黃色也。

段注謂丹而黃也下文云:縓,帛赤黃色。丹與赤不同者,丹者如丹沙。與赤異。其分甚微。故鄭注《草人》曰:赤緹,縓色也。酒正五齊。四曰緹齊。注曰:緹者,成而紅赤。若今下酒矣。按紅赤者,赤而白。緹齊不純赤。故謂之紅赤。緹齊俗作醍。見《禮運》。

从糸。是聲。

段注他禮切。十六部。

说文解字:緹緹或作衹。

段注从衣,氏聲也。古氏與是同用。故是聲亦从氏聲。此篆與《衣部》袛裯之袛大別。其義則彼訓短衣。其音則氐聲在十五部。氏聲在十六部也。按唐石經《周易》衹旣平。詩衹攪我心。亦衹以異。《左傳》衹見疏也。《論語》亦衹以異。以及凡訓適之字皆从衣氏。葢有所受之矣。張參《五經文字》、《經典》字畫之砥柱也。《衣部》曰:衹止移切。適也。《廣韵》本孫愐《唐韵》曰:衹章移切。適也。《玉篇・衣部》亦曰:衹之移切。適也。舊字相承可據如是。至《集韵》云:祇章移切。適也。始从示。然恐轉寫轉刊之誤耳。至《類篇》則衹祇二文皆訓適。至《韵會》而从示之祇訓適矣。此其遞譌之原委也。衹之訓適,以其音同在十六部而得其義。凡古語䛐皆取諸字音。不取字本義。皆叚借之法也。攷毛公我行其野傳曰:衹,適也。鄭《何人斯》箋,《論語》注曰:衹,適也。服虔《左傳》襄卄九年解云:衹,適也。王弼注坎卦曰:衹,辭也。顔師古《竇嬰傳》注曰:衹,適也。此古字古言之存者章章也。自宋以來刊版之書多不省照。衣改從示者不少。學者所宜訂正。錢氏大昕飬新錄乃云:《說文》無衹字。《五經文字》承《玉篇》之誤。未免千慮一失耳。衹譌祇。俗又作秖。唐人詩文用之,讀如支。今則改用只,讀如質。此古今推移之變也。若《史記・韓安國傳》云:禔取辱耳。此用衹之同音字。如《周易》衹旣平。他家作禔而異其義。要是同音。顔元孫《干祿字書》石本祇秖注云:上神祇,巨移反。下適秖,章移反。是則秖字起於唐初。葢六朝俗字。

缇字组词

缇字开头组词

缇字结尾组词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