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筆的意思

筆
播放 ㄅㄧˇ
笔画 12画 部外笔画 6画
部首 ⺮部 结构 上下结构
简体 五笔 TVFH 仓颉 HLQ 郑码 MXBI 四角 88507 统一码 U+7B46
笔顺编号 314314511112
笔顺名称 撇、横、点、撇、横、点、横折、横、横、横、横、竖
相关查询 筆的笔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ǐ(ㄅㄧˇ)

1寫字、畫圖的工具

毛~。鋼~。鉛~。~架。~膽。

2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

~畫。~順。~形。~道。

3用筆寫,寫作的

~者。代~。~耕。~談。~誤。~譯。~戰。~名。

4寫字、畫畫、作文的技巧或特色

~體。~法。~力。文~。工~。曲~。伏~。

5像筆一樣直

~直。~挺。~陡。

6量詞,指錢款

一~錢。

7指散文:“謝玄暉善爲詩,任彥升工於~”。隨~

异体字

详细解释

bǐ(ㄅㄧˇ)

〈名词〉

(1) 會意。从竹,从聿。“聿”( yù ),是“筆”的本字,小篆象以手執筆。古時毛筆筆桿都是以竹製成,故从竹。本義:毛筆

(2) 同本義

pen

筆,秦謂之筆。從聿從竹。 —— 《說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爲之,加竹。

史載筆,士載言。 —— 《禮記·曲禮》

不能竟書而擱筆。 —— 清· 林覺民《與妻書》

毛筆;鋼筆;圓珠筆;筆削(修改文章);筆帕之敬(雅潔的禮品);筆楮難窮(文字難以充分表達。楮:紙的代稱)

(3) 指字畫詩文等以筆書寫繪製而成的作品

words; writing

筆聖(超絕凡常的書法家);筆精(指文章精妙)

(4) 散文,相對詩而言

prose

筆文(書面文辭);筆述(文字記述)

(5) 筆跡。指組成漢字的點、橫、直、鉤、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跡

stroke; touch

“天”字有四筆;筆形(筆畫的形狀);筆腳(字跡;筆跡)

(6) 筆法。曲筆,伏筆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以細筆鉤勒形廓者也。 —— 蔡元培《圖畫》

〈動〉

(1) 書寫;記載

write

〈量词〉

(1) 用於款項、書畫的量,如:一筆款;三筆賬;寫得一筆好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筆

卷别正文・未集上

位置第882頁,第19字

部首竹部

康熙筆画12画 部外 6画

《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𡘋音必。《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註〕筆,謂書具之屬。

,筆星。《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末銳似筆也。

,花名。《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作[⿱⺌尹]。見〈漢戚伯樊毅𥓓〉。又,〈嚴訢𥓓〉作。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三下 位置第91頁,第13字

反切鄙密切

说文解字:筆秦謂之筆。从聿从竹。

鉉注徐鍇曰:「筆尙便疌,故从聿。」

附注王筠釋例:「《聿部》收『筆』字,與『其』字在《箕部》正同,蓋皆一字也……不以筆為聿之重文者,以音辨之也。經典讀其如姬、如記者多有,而聿、筆異讀,故聿下云:『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筆下云:『秦謂之筆。』其詞相連而及,以見其為一物,而以『謂之』別其為不同音也。」朱駿聲《通訓定聲》:「秦以竹為之,加竹。」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筆秦謂之筆。从聿竹。

段注鄙密切。古音在十五部。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