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话,引文
例 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
例 ~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
3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
例 行~流水。~蒸霞蔚。
4指中国“云南省”
例 ~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5通“芸”。众多
6通“纭”。纷纭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英 cloud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引 雲,山川气也。 —— 《说文》
引 地气上为云。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引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 —— 《吕氏春秋·明理》
引 云集响应。 —— 汉· 贾谊《过秦论》
引 云归而岩穴瞑。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例 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4)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引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 —— 唐· 曹唐《小游仙诗》
例 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5)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
例 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6) 借指高空
英 upper air; high altitude
引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 《楚辞·九歌·云中君》
例 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7)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英 atmosphere
例 电子云
(8) 云南省的简称
英 Yunnan
(9) 姓
(1) 比喻盛多
英 numerous; many
引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 《诗·齐风·敝笱》
引 威武纷云。 —— 《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例 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2) 比喻高
英 high
引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 《庄子·大宗师》
例 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3) 比喻疏远
英 remote
例 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4) 比喻飘泊不定
英 moving
例 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1) 说
英 say; speak
引 我旧云刻子。 —— 《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引 伊谁云从? —— 《诗·小雅·何人斯》
引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 —— 《公羊传·文公二年》
引 谁云救之。 —— 《国语·晋语》
引 自云先世。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引 此中人语云。
引 云欲自修改。 —— 《世说新语·自新》
引 孔子云。 —— 唐· 刘禹锡《陋室铭》
例 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2) 有
英 have
引 其云益乎? —— 《荀子·法行》
(3) 为,是
英 be
引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 —— 《后汉书》
(4) 旋
英 revolve; turn
引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 —— 《诗·小雅·正月》
(1)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 如此;这样
英 such; so
卷别正文・子集上
位置第86頁,第8字
部首二部
康熙筆画4画 部外 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又,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又,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又,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
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又,云云,衆語也。《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云云(“云云”二字,第一個字應為“石”字,《史記・封禪書》作“秦文公獲若石云”),于陳倉北坂。又,〈汲黯傳〉:武帝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又,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又,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又,姓。漢云敞。
又,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又,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又,《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云”字头,请参考“雲”字。
卷别卷十一下 位置第386頁,第1字
反切王分切
山川气也。从雨,云象雲回轉形。凡雲之屬皆从雲。
古文省雨。
亦古文雲。
徐鍇繫傳作「從雨,云聲」。于省吾《殷契駢枝續編》:「云為雲之初文,加雨為形符,乃後起字。」
山川气也。
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从雨。云象回轉之形。
回上各本有雲字。今刪。古文衹作云:小篆加雨於上。遂爲半體會意,半體象形之字矣。云象回轉形,此釋下古文雲爲象形也。王分切。十三部。
凡雲之屬皆从雲。
古文省雨。
古文上無雨。非省也。二葢上字。象自下回轉而上也。《正月》。昏姻孔云:傳曰:云,旋也。此其引伸之義也。古多叚云爲曰:如詩云卽詩曰是也。亦叚員爲云:如景員維河箋云員古文作云,昏姻孔云本又作員,樂我員本亦作云,《尙書》云來衞包以前作員來,小篆妘字籒文作是。云員古通用。皆叚借風雲字耳。自小篆別爲雲而二形迥判矣。
亦古文雲。
此冣初古文。象回轉之形者。其字引而上行。書之所謂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也。變之則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