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𤂽的意思

𤂽

𤂽
笔画 19画 部外笔画 16画
部首 氵部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IJXI 仓颉 EAVF 郑码 VKZZ 统一码 U+240BD
笔顺编号 4412511554234554234

异体字

详细解释

𤂽

(1) 同“湿”。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𤂽

卷别正文・巳集上

位置第660頁,第2字

部首水部

康熙筆画20画 部外 16画

《集韻》:濕本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𤂽”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十一上 位置第363頁,第12字

反切他合切

说文解字:濕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从水𣊡聲。桑欽云:出平原高唐。

蔣注《五經文字》:𤂽濕,他帀反,上《說文》,下經典相承隸省,兖州水名,經典相承以爲燥濕之濕,别以漯爲此字,見《夏書》與《釋文》,同與字,義不同。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濕濕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

段注東郡東武陽,二志同。今山東曹州府朝城縣縣東南有東武陽城是也。《前志》東武陽下曰:禹治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過郡三者,東郡平原千乘也。《水經》曰:河水,又東北過高唐縣東。注云:河水於縣漯水注之。漯水上承河水於東武陽縣東南,而北逕武陽新城東。又逕東武陽故城南。又北逕陽平縣故城東。又北絶莘道城之西北。又東北逕樂平縣故城東。又北逕𦕼城縣故城西。又東北逕淸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文鄉城東南。又東北逕博平縣故城南。又東北逕瑗縣故城西。又東北逕高唐縣故城東。又東北逕濕陰縣故城北。又東北逕著縣故城南。又東北逕崔氏城北。又東逕鄒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建信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千乘縣二城閒。又東北爲馬常坈。亂河枝流而入於海。按此班,許所說故道也。《河渠書》。禹以爲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爲敗。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漢書・音義》曰:二渠,其一出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則漯川。出貝丘者,王莽時遂空。唯用漯耳。玉裁謂濕水故瀆,今不可詳。

从水。㬎聲。

段注它合切。七部。按《日部》㬎讀若唫。此濕所以在七部也。漢隷以濕爲燥溼字。乃以漯爲泲濕字。累者,俗絫字。在十六部。於音殊遠隔也。

桑欽云:出平原高唐。

段注平原郡高唐,二志同。今山東濟南府禹城縣西南有高唐故城。《左傳》襄十九年,廿五年,昭十年,哀十年之高唐也。《前志》高唐下曰:桑欽言漯水所出。酈注河水篇云:按竹書,《穆天子傳》兩言濕水。尋其沿歴逕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氏所言葢津流所出。次於是閒也。玉裁按。桑舉其源之近者耳。今禹城縣濕水已不可詳。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