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奮的意思

奮
播放 fèn ㄈㄣˋ
笔画 16画 部外笔画 13画
部首 大部 结构 上下结构
简体 五笔 DWYL 仓颉 KOGW 郑码 GDNK 四角 40601 统一码 U+596E
笔顺编号 1343241112125121
笔顺名称 横、撇、捺、撇、竖、点、横、横、横、竖、横、竖、横折、横、竖、横
相关查询 奮的笔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èn(ㄈㄣˋ)

1鳥振羽展翅。《詩•邶風•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奮飛。”

2鳥獸健壯有力。《爾雅•釋鳥》:“雉絶有力,奮。”

3振作;振奮。 《詩•大雅•常武》:“王奮厥武,如震如怒。”

4迅猛。《水經注•河水二》:“横斷注濱河。河斷之日,水奮勢激,波陵冒隄。”

5震動。《易•豫》:“雷出地奮,豫。”

6憤激。《史記•高祖本紀》:“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願與沛公西入關。”

7舉起,搖動。漢賈誼《過秦論中》:“(陳涉)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8勇。《韓非子•初見秦》:“夫一人奮死,可以當十。”

9施展。唐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10姓。《廣韻•間韻》:“奮,姓。《左傳》楚有司馬奮揚。”

异体字

详细解释

fèn(ㄈㄣˋ)

〈動〉

(1) 會意。金文字形,中間是「隹」(鳥);外面象鳥振翅欲飛之勢;下面是「田」,表示空曠的田野。本義:鳥類振羽展翅

(2) 同本義

(said of a bird)to take wing

奮,翬也。 —— 《說文》

奮隼歸鳧。 —— 張衡《西京賦》

羽翼奮也。 —— 《淮南子·原道》

雉絕有力奮,雞絕有力奮。 —— 《爾雅·釋鳥》

不能奮飛。 —— 《詩·邶風·柏舟》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蟲暴怒,直奔,遂相騰擊,振奮作聲。 —— 《聊齋志異·促織》

奮翅(振翼起飛);奮翼(振翼高飛);奮翔(振翼高飛);奮鱗(龍騰飛);奮翮(展翅,振羽)

(3) 鼓起勁來,振作

raise; exert oneself; act vigorously

奮,振也。 —— 《廣雅·釋言》

拔刀奮起,率衆襲之。 ——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 —— 漢· 賈誼《過秦論》

奮烈(振奮威武);奮信(振奮伸張);奮武揚威(振奮勇氣,施展威風);奮氣(奮發振作)

(4) 震動

shake

雷出地奮。 —— 《易·豫》

奮,動也。 —— 《廣雅》

奮首(搖頭,表示疲睏);奮髯(抖動鬍鬚);奮蹄(振蹄)

(5) 奮力;施展;發揮

dash ahead; put to good use

奮至德之光。 —— 《史記·樂書》。集解:「發也。」

王奮厥武。 —— 《詩·大雅·常武》

豈其士卒衆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奮張(有力地伸展、張開);奮末(四肢用力)

(6) 揮動;舉起;舞動

wield

陳王奮臂,爲天下倡始。 ——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衆賊環而進,客奮椎左右擊,人馬仆地。 —— 明· 魏禧《大鐵椎傳》

遂鼓吻奮爪以向先生。 —— 馬中錫《中山狼傳》

奮臂(有力地舉臂,表示振奮);奮袂(舉袖,揮袖,形容振奮);奮筆(提筆疾書);奮戈(使勁揮舞干戈)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奮

卷别正文・丑集下

位置第254頁,第9字

部首大部

康熙筆画16画 部外 1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方問切,音僨。《說文》:翬也。《爾雅・釋鳥》:雉,絕有力奮;羊,絕有力奮。螽𨢄奮,鳥張羽。奮,奞也,《詩・邶風》:不能奮飛。《史記・樂書》:羽翮奮,角觡生。

,震動也。《易・豫𧰼》:雷出地奮。

,揚也。《禮・樂記》:奮至德之光。

,振去塵也。《禮・曲禮》:僕展軨效駕,奮衣由右上。

,姓。《左傳》:楚有司馬奮揚。

,叶普麪切,音片。孫楚〈韓信贊〉:秦失其鹿,英雄交戰;遂寤明主,超然虎奮。

从奞在田上。俗作𭑣,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四上 位置第113頁,第10字

反切方問切

说文解字:奮翬也。从奞在田上。《詩》曰:「不能奮飛。」

附注桂馥義證:「鳥之奮迅,即毛起而身大,故字從奞在田上。」

附注《說文新證》:「西周早期金文从衣、从隹、从田,取義待考。戰國楚文字《郭店》从衣(或卒)、从田、省隹。」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奮翬也。

段注㬪韵。《羽部》曰:翬,大飛也。雉雞羊絕有力皆曰奮。

从奞在田上。

段注田猶野也。方問切。十三部。

詩曰:不能奮飛。

段注《邶風》文。毛云奮翼。卽許云張毛羽自奮奞也。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