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𢍌的意思

𢍌

𢍌
笔画 9画 部外笔画 6画
部首 廾部 结构 上下结构
五笔 AQAJ 仓颉 TKT 郑码 EAOE 统一码 U+2234C
笔顺编号 122341132

异体字

详细解释

𢍌

(1) 同“其”。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𢍌”字头,请参考“”字。

康熙字典:其

卷别正文・子集下

位置第127頁,第18字

部首八部

康熙筆画8画 部外 6画

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𡘋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𡘋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𡘋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又,通已(應作“通己”)。《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已之子(應作“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𢍌”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五上 位置第147頁,第1字

反切居之切

说文解字:箕簸也。从竹;𠀠,象形;下其丌也。凡箕之屬皆从箕。

说文解字:箕古文箕省。

说文解字:箕亦古文箕。

说文解字:箕亦古文箕。

说文解字:箕籒文箕。

说文解字:箕籒文箕。

附注按:甲骨文、金文與《說文》古文「𠀠」形相近。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上為舌,下及左右為郭,其交叉者,以郭含舌,舌乃固也,亦象其編織之文理。」「蓋未借『其』為語詞之先,『其』為箕字;既借之後,箕始加竹。」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箕所㠯簸者也。

段注所㠯者三字今補。全書中所㠯字爲淺人刪者多矣。《小雅》曰: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廣韵》引《世本》曰:箕帚,少康作。按簸揚與受𡊅皆用箕。

从竹𠀠。象形。丌其下也。

段注四字依《韵會》本。今各本丌下互譌。居之切。一部。

凡箕之屬皆从箕。

说文解字:箕古文箕。

段注象形不用足。今之箕多不用足者。

说文解字:箕亦古文箕。

段注下象竦手。

说文解字:箕亦古文箕。

段注此象箕之哆口。

说文解字:箕籒文箕。

段注依大徐作籒。按經籍通用此字爲語詞。渠之切。或居之切。

说文解字:箕籒文箕。

段注从匚。會意。《匚部》曰:𠥓籒文匚。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