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中的意思

中
播放 zhōng ㄓㄨㄥ 播放 zhòng ㄓㄨㄥˋ
笔画 4画 部外笔画 3画
部首 丨部 结构 单一结构
五笔 KHK 仓颉 L 郑码 JIVV 五行 四角 50006 电码 0022 区位 0113 造字 指事字 统一码 U+4E2D
类型 最常用字常用字一级字表现通表
笔顺编号 2512
笔顺名称 竖、横折、横、竖
相关查询 中的笔顺 中组词 中的成语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ōng(ㄓㄨㄥ)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

~心。当( dàng )~。~原。~华。

2在一定范围内,里面

暗~。房~。~饱。

3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

~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4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在研究~。

5特指“中国”

~式。~文。

6适于,合于

~看。

zhòng(ㄓㄨㄥˋ)

1恰好合上

~选。~奖。~意(会意,满意)。

2受到,遭受

~毒。~计。

3科举考试被录取

~举。~状元。

反义字

异体字

详细解释

zhōng(ㄓㄨㄥ)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2) 同本义

center

中,和也。 —— 《说文》

中离维纲。 —— 《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 —— 《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 —— 《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 —— 《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 —— 《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 —— 唐· 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 —— 宋· 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 —— 明· 魏学洢《核舟记》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人中(人嘴上唇当中处);华中;中浣(农历每月中旬);中土(中原地区。古以冀州为中土,汉以来以河南为中土;中国);中天(天空的中央);中夕(夜半);中色(中央之色,即黄色);中甸(京都);中江(江流的中央);中非(指非洲中部地区)

(3) 内,里面。与“外”相对

among; between; inner; within

五帝之中无传政。 —— 《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 —— 《礼记·儒行》

皮树中、闾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 —— 《礼记·乡射礼记》

以益中外之累。 —— 《后汉书·列女传》

中有鲁人 冯三保者、精技击。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事变中起。 —— 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心中(心里);内中(里头);家中;水中;队伍中;中水(水中);中垢(尘垢之中)

(4) 半;中途;半中腰

half

夜中,星殒如雨。 —— 《春秋》

中缀(中途停止);中夕(半夜);中分(从中间分开);中半(对半);中白(半白);中判(对半分开);中阪(半山坡);中夜舞(夜半起舞)

(5) 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in the middle; be placed in the middle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中门(内、外门之间的门);中阵(中陈、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中部(居中的部分);中处(适中的处所);中殿(居中的宫殿)

(6) 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court

赵高用事于中。 —— 《史记》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 —— 唐· 韩愈《祭董相公文》

中涓(皇帝亲近的侍从官);中侍(宫中的侍从官);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中尚方(古代官署名。掌宫内营选杂作);中秘书(宫廷藏书);中书(皇宫中的藏书)

(7) 内心

heart

忧从中来。 —— 曹操《短歌行》

中顾(内心顾念);中私(内心的感情);中函(藏蓄于内心)

(8) 中国的简称

China

洋为中用;中美关系

(9) 中国的本地人、居民或其后代

Chinese

中外皆宜

(10) 内脏

internal organs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 —— 《素问》

(11) 中介人

go-between

中央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 —— 《儒林外史》

中见(见证人)

(12) 姓

〈形容词〉

(1) 中等

medium; intermediate

受中赏。 —— 《战国策·齐策》

中家以上。 —— 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中才(中等才能);中则(中等。指田赋);中知(中等的才智);中币(中等品级的货币);中川(中等的河流);中平(中等,平常);中甲(金代科举考试成绩中等者);中兄(才德一般的兄长)

(2) 〈方〉∶成,行,好

all right

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 —— 《二刻拍案惊奇》

中不中

(3) 容易

easy

我是薛家丫头, 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 —— 《醒世姻缘传》

(4) 合适,适当

suitable; proper

是秦之计中, 齐燕之计过矣。 —— 《战国策·齐策二》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 —— 宋· 叶适《袁声史墓志铭》

(5) 不偏不倚,正

right

头颈必中。 —— 《礼记·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 —— 《晏子春秋》

(6) 通“忠”。忠诚

honest

难进而尽中。 —— 《孝经·圣治》

中和,祗庸孝友。 —— 《周礼·春官·大司乐》

中不上达。 —— 《荀子·成相》

(7) 另见 zhòng

zhòng(ㄓㄨㄥˋ)

〈动词〉

(1)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fit exactly; hit

中其茎。 ——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

敌中则夺。 —— 《荀子·彊国》。注:“击也。”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欧阳修《卖油翁》

射者中。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中而轻发。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幸啄不中。 —— 《聊斋志异·促织》

中靶;猜中了;命中(射中);看中(经过观察,感觉合意);中雀(中目);中钩(上钩);中的(箭射中靶子);中鹄(射中靶子)

(2) 受到;遭到

be hit by; fall into; hit home

欲中守法。 ——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 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 《说岳全传》

中霜(遭受霜冻);中酒(病酒;醉酒);中暍(中暑);中疾(生病);中恶(得急病);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3) 造谣;中伤

slander

好事者未尝不中。 —— 《淮南子·原道》。注:“伤也。”

欲以吏事中商。 —— 《汉书·何武传》。注:“伤之也。”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 《史记》

中陷(中伤陷害);中人(伤害人)

(4) 合于;符合

tally with; accord with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合乎音律。) —— 《庄子·养生主》

其曲中规。(它的曲度符合圆规所画出的标准。其,代车轮,相当于“它的”。中,动词,合乎。规,圆规。) —— 《荀子·劝学》

木直中绳。

不中于款。 —— 《聊斋志异·促织》

中节(合乎规定);中墨(符合准绳);中准(符合水准);中水(符合水平面标准);中绳(符合墨线)

(5) 考取;录取

pass an entrance examination; enroll

后来孟沂中了进士。 —— 《二刻拍案惊奇》

中才(科举考试的中式之才);中元(高中);中签(填写考中者的标签);中榜(中式);中眉(中榜);中第(中选)

(6) 得到

get

这龟儿,就是中了头奖,什么人还想沾你一文钱吗? —— 沙汀《丁跛公》

中失(得失)

〈形容词〉

(1) 满,充满

full

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 —— 《汉书》

中寿(寿满)

(2) 通“仲”。位居第二的

second

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 —— 《周礼·夏官·司马》

中祀大交霍山。 —— 《尚书大传·虞夏传》。注:“中,仲也。”

至中冬而盛。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中秋(秋季的第二个月);中春(春季的第二个月)

(3) 另见 zhōng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

卷别正文・子集上

位置第79頁,第3字

部首丨部

康熙筆画4画 部外 3画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𡘋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原文“民”上有“萬”字、“民”下有“之”字。原文作:以五禮防萬民之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班固〈東都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春官・司刺》:以刺宥三法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刺、宥三法”應作“刺、宥、赦三法”,原文作: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灋,以贊司寇聽獄訟。壹刺曰訊群臣、再刺曰訊群吏、三刺曰訊萬民,壹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惷愚。以此三灋者求民情、斷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罪,然後刑殺。)〔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美在中也。又,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吿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壷》: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𡘋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天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大簇”之“簇”,為“蔟”字之訛。原文作:律中大蔟)。〔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子家亟言於我”,“家”下缺一“子”字。原文作: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𡘋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

,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既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𤇏。《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

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興之中爲平聲。〇〔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郎,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興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興年”,則中興之中亦可讀去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一上 位置第13頁,第3字

反切陟弓切

说文解字:中而也。从口。丨,上下通。

蔣注案:而,或作和,段玉裁改作內。

说文解字:中古文中。

说文解字:中籒文中。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中』字,象一種戰爭及訓練用的工具,中為旗杆,上下有游,中間有可以敲擊的鑼形的東西;或省略游形,或省略鑼形。其後的字形多半在這三個部件上變化。」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中內也。

段注俗本和也。非是。當作內也。宋麻沙本作肉也。一本作而也。正皆內之譌。《入部》曰:內者,入也。入者,內也。然則中者,別於外之辭也。別於偏之辭也。亦合宜之辭也。作內,則此字平聲去聲之義無不賅矣。許以和爲唱和字。龢爲諧龢字。龢和皆非中之訓也。《周禮》中失卽得失。

从口丨。下上通也。

段注按中字會意之恉,必當从口。音圍。衞宏說。𤰃字从卜中。則中之不从口明矣。俗皆从口。失之。云下上通者,謂中直或引而上或引而下皆入其內也。陟弓切。九部。

说文解字:中古文中。

段注此字可疑。豈淺人誤以屈中之虫入此歟。

中的字谜

谜面:一到上海(打一字)
谜底:中
解析:上海,简称“沪”或“申”。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

谜面:献出忠心(打一字)
谜底:中
解析:“忠”字的“心”献出后,剩下“中”字。

谜面:口里插针(打字一)
谜底:中

中字组词

中字开头组词

中字中间组词

中字结尾组词

汉语查
©2025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