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潼的意思

潼
播放 tóng ㄊㄨㄥˊ
笔画 15画 部外笔画 12画
部首 氵部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IUJF 仓颉 EYTG 郑码 VSKB 五行 四角 30115 电码 3392 区位 6004 造字 形声字 统一码 U+6F7C
类型 二级字表现通表
笔顺编号 441414312511211
笔顺名称 点、点、提、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横
相关查询 潼的笔顺 潼组词 潼的成语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óng(ㄊㄨㄥˊ)

1〔~关〕a.关名,在中国陕西省东部;b.地名,在中国陕西省东部

2〔~~〕高的样子

异体字

详细解释

tóng(ㄊㄨㄥˊ)

〈名词〉

(1) 形声。从水,童声。本义:潼水

(2) 同本义

Tong River

(3) 在四川省梓潼县境内,南流注入垫江

潼,潼水也,出 广汉梓潼北界,南入 垫江。 —— 《说文》

(4) 在安徽省五河县境

(5) 在陕西省潼关县境

(6) 关隘名

Tong pass

马超、 成宜,同恶相济,滨据 河潼,求逞所欲。 —— 《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钖文》

〈形容词〉

(1) 云起的样子。引申为盛多

cloudy

潼滃蔚荟,林木来会,津液下降,流潦霈。 —— 汉· 焦赣《易林》

(2) 高貌

high

沫潼潼而高厉。 —— 宋玉《高唐赋》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潼

卷别正文・巳集上

位置第651頁,第11字

部首水部

康熙筆画16画 部外 12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𡘋音同──水名。《說文》:水,出廣漢梓潼北界。

,水名。《水經注》:潼水,出江夏郡之曲陵縣西北潼山。

,水名。潘岳〈西征賦〉:愬黃卷以濟潼。〔註〕潼水,在華隂縣界。

,海名。王子年《拾遺記》:北極之外,有潼海之水。

,潼潼,高貌。宋玉〈高唐賦〉:沫潼潼而高厲。

,《廣韻》、《集韻》、《韻會》𡘋他東切,音通──義同。

,《廣韻》:尺容切;《集韻》:昌容切,𡘋音衝──義同。一曰水壞道。

,潼容,車裳也。見《周禮・巾車》註。

,《集韻》、《類篇》𡘋諸容切,音鍾──溼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十一上 位置第359頁,第7字

反切徒紅切

说文解字:潼水。出廣漢梓潼北界,南入墊江。从水童聲。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潼潼水。出廣漢梓潼北畍。南入褺江。

段注褺各本作墊。今正。廣漢郡梓潼,前後二志同。《前志》曰:梓潼五婦山,馳水所出。南入涪。行五百五十里。應劭注云:潼水所出。南入墊江。《水經》曰:梓潼水出其縣北畍。西南入於涪。又西南至小廣魏南。入於墊江。按馳水,潼水,梓潼水異名同實。五婦山卽今四川保寧府劒州州西北五十里之五子山。今劒州及綿州之梓潼縣,葢漢梓潼地。潼水出五子山之西大山。東南流,經今梓潼縣。又經潼川府之鹽亭縣。又至射洪縣東南之獨坐山。入涪江。今謂之潼江,射江,瀰江。許云南入褺江。卽謂今射洪東南入涪江。涪江下流至重慶府之合州,合嘉陵江也。《漢志》墊江,應劭音徒浹反。孟康音重曡之曡。許書《衣部》云褺,重衣也。巴郡有褺江縣。此縣爲嘉陵江,渠江,涪江會合之地。水如衣之重複。故曰褺江。其字音曡。淺人乃譌作昏墊之墊。觀應,孟之音。則知《漢書》字固從衣也。云入褺江者,其縣其水通名也。今四川忠州之墊江縣,則漢巴郡臨江縣地。與漢褺江相歫甚遠。又按涪下曰南入漢者,言至褺江而入西漢水也。潼下曰南入褺江者,言入西漢水在褺江境也。錯見互相足。又按《地理志》、《水經》之羌水下。合白水。又合西漢水。卽今四川保寧府昭化縣城北合嘉陵江之白水也。羌水亦謂之墊江者,葢昔人以其委名其源。《魏書》吐谷渾阿豺登其國西彊山。觀墊江源。今洮州衞西南三百四十里西嵹山。羌水所出。

从水。童聲。

段注徒紅切。九部。

潼字组词

潼字开头组词

潼字中间组词

潼字结尾组词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