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轸的意思

轸
播放 zhěn ㄓㄣˇ
笔画 9画 部外笔画 5画
部首 车部 结构 左右结构
繁体 五笔 LWET 仓颉 KQOHH 郑码 HEOP 五行 四角 48522 电码 6518 区位 4182 造字 形声字 统一码 U+8F78
类型 二级字表现通表
笔顺编号 152134333
笔顺名称 横、撇折、竖、提、撇、捺、撇、撇、撇
相关查询 轸的笔顺 轸组词 轸的成语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ěn(ㄓㄣˇ)

1古代指车箱底部四周的横木;借指车;引申为方形

车~。~石(方石)。

2伤痛

~怀。~念。

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异体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没收录“轸”字头,请参考“”字。

康熙字典:軫

卷别正文・酉集下

位置第1241頁,第20字

部首車部

康熙筆画12画 部外 5画

《集韻》、《韻會》、《正韻》𡘋止忍切,音胗。《說文》:車後橫木也。

,《廣韻》:轉也、動也。揚子《太𤣥經》:軫轉其道。

,車衆盛也。《淮南子・兵略訓》:士卒殷軫。〔註〕殷軫,乗輿多盛貌。

,紆軫,隱曲也。《楚辭・九章》:心鬱結而紆軫。又,地形盤曲貌。《後漢・馮衍傳》:路紆軫而多艱。

,軫懷,痛念也。《楚辭・九章》:出國門而軫懷。

,《韻會》:宿名。《史記・律書》:軫者,言萬物益大而軫軫然也。又,〈天官書〉:軫爲車,主風。〔註〕軫,與巽同“位”,車動行疾,有似于風,故主風。

,琴下轉絃者,謂之軫。李白詩:拂霜弄瑤琴(拂霜弄瑤“軫”)。

,國名。《左傳・桓十一年》:楚屈瑕將盟貳、軫。〔註〕貳、軫,皆國名。

,姓。〇〔按〕〈考工記〉“加軫與轐焉”鄭註云:軫,輿也。〈輪人〉“軫圍”註:軫,輿後橫者也;〈輈人〉“軫之方也,以象地也”疏云:象地,以輿方而言,不言輿言軫者,軫,輿之本也(軫“是”輿之本也)。戴侗據輿方之說以駁鄭氏,謂軫爲輿四面木。《博雅》:軫謂之枕。《釋名》:軫,枕也。軫橫在前,如臥牀之有橫枕也。枕有橫無直,則四面之說非也。《韻會》軫註引〈秦風〉小戎俴收註云:收軫也。疏云:大車前軫至後軫,其深八尺;兵車之軫,四尺四寸,比之爲淺,故曰俴收。收者,車前後兩端橫木,所以收斂所載也。合鄭註與《詩》疏觀之,則是四面方者爲輿,前後橫者爲軫,皆加于伏兔之上,以載人物者也。鄭註屢變其辭,非自相矛盾,各就本文所重言之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没收录“轸”字头,请参考“”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十四上 位置第475頁,第1字

反切之忍切

说文解字:軫車後橫木也。从車㐱聲。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軫車後橫木也。

段注《木部》橫,闌木也。輿人注曰:軫,輿後橫者也。《方言》曰:軫謂之枕。《秦風》。《小戎》俴收。傳曰:收,軫也。近戴先生曰:輿下之材,合而成方。通名軫。故曰軫之方也。以象地也。鄭注專以輿後橫木爲軫。以輢式之所尌三面材爲軓。又以軓爲任正者。如其說宜記於輿人。今《輈人》爲之。殆非也。輿人爲式,較,軹,轛,軫,輢,軓。《輈人》爲輈,衡,軸,伏兔。記不言輢,軓,衡,伏兔之度。輢軓,輿揜版耳。衡圍準乎軸。伏兔,取節於輈。當兔,省文互見。桐城姚氏鼐曰:記曰軫之方以象地。葢軫方六尺六寸。記曰參分車廣。以其一爲隧。葢以二尺二寸爲輿後。其前廣如軫。而深四尺四寸。以設立木焉。是爲收。毛公曰:收,軫也。謂輿深四尺四寸收於軫矣。非謂軫名收也。玉裁按似姚氏之說爲完。合輿下三面之材,與後橫木而正方。故謂之軫。亦謂之收。軫从㐱。密緻之言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泄。注曰:振猶收也。以振與軫同音而得其義。故曰猶。鄭未嘗不謂合四面爲軫矣。六分車廣,以一爲軫圍。輢軾所尌之圍亦在其中矣。渾言之,四面曰軫。析言之,輢軾所尌曰軓。輢後曰軫。又析言之,軾前曰軓。許言車後橫木。可知車後非無植者衡者以接於輢。或其制庳於軾耳。不獨有合於三面材者也。

从車。㐱聲。

段注之忍切。十三部。

轸字组词

轸字开头组词

轸字中间组词

轸字结尾组词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