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字典 吳的意思

吳
播放 ㄨˊ
笔画 7画 部外笔画 4画
部首 口部 结构 上下结构
简体 五笔 KNDU 仓颉 RVNK 郑码 JZGD 四角 26804 统一码 U+5433
笔顺编号 2515134
笔顺名称 竖、横折、横、竖折撇/竖折折、横、撇、捺
相关查询 吳的笔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wú(ㄨˊ)

1同“吴”。按

此为“吴”的旧字形。

异体字

详细解释

wú(ㄨˊ)

〈動〉

(1) (會意。從口,從矢。矢( zè ),象頭的動作。合起來表示晃着頭大聲說話。本義:大聲說話,喧譁) 同本義

peal

〈形容词〉

(1) 〈方〉∶大

big

〈名词〉

(1) 吳國

Wu state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吳

卷别正文・丑集上

位置第179頁,第4字

部首口部

康熙筆画7画 部外 4画

《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𡘋音吾──國名。《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

亦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又,〈齊語〉:西服㳅沙西吳。〔註〕雍州之地。

,天吳,水神也。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說文》:姓也。《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詩・周頌》:不吳不敖。〔傳〕吳,譁也。又,〈魯頌〉:不吳不揚。《說文》〔註〕:大言故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改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〇〔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㕦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與娛通。《詩・周頌》:不吳不敖。〔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卷别卷十下 位置第343頁,第16字

反切五乎切

说文解字:吳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大言也。从夨、口。

鉉注徐鍇曰:「大言,故夨口以出聲。《詩》曰:不吳不揚。今寫《詩》者改吳作㕦,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

说文解字:吳古文如此。

附注段玉裁注:「大言非正理也,故从夨、口。」

附注《說文新證》:「从夨口。林義光《文源》謂:『夨象人傾頭形,哆口矯首,讙呼之象。……讙譁之譁、歡娛之娛,並與吳同音,實皆以吳為古文。』」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吳大言也。

段注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八字。乃妄人所增。今删正。檢《韵會》本正如是。《周頌・絲衣》、《魯頌・泮水》皆曰不吳。傳箋背云吳,譁也。《言部》曰:譁者,讙也。然則大言卽謂譁也。孔沖遠《詩正義》作不娱。《史記・孝武本紀》作不虞。皆叚借字。大言者,吳字之本義也。引伸之爲凡大之偁。《方言》曰:吳,大也。《九章》。齊吳榜以擊汏。王注。齊舉大櫂。

从夨口。

段注大言非正理也。故从夨口。五乎切。五部。何承天改吳作㕦。音胡化反。其繆甚矣。

说文解字:吳𡗾,古文如此。

段注从口大。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