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倾诉心事的成语

形容倾诉心事的成语


1怨声载道 [ yuàn shēng zài dào ]

解释 载:充满;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塞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

2叫苦连天 [ jiào kǔ lián tiān ]

解释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你看那众和尚,搬箱抬笼,抢桌端锅,满院里叫苦连天。”

3倾吐衷肠 [ qīng tǔ zhōng cháng ]

解释 完全吐露出内心的真实思想或心理状态

4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解释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5言听计从 [ yán tīng jì cóng ]

解释 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出处 《魏书 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6唯唯诺诺 [ wéi wéi nuò nuò ]

解释 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7耳听八方 [ ěr tīng bā fāng ]

解释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8聚精会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解释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9目不转睛 [ mù bù zhuǎ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出处 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10百依百顺 [ bǎi yī bǎi shùn ]

解释 依:依从;顺:顺从。事事都依从别人。形容一味顺从而不问是非。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11洗耳恭听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释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12言为心声 [ yán wéi xīn shēng ]

解释 言:语言。语言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指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13全神贯注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解释 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 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14马首是瞻 [ mǎ shǒu shì zhān ]

解释 首:头;是:指示代词;起提前受事成分的作用;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苟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15肺腑之言 [ fèi fǔ zhī yán ]

解释 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

出处 元 郑德辉《刍梅香》第二折:“小生别无所告,只索将这肺腑之言,实诉与小娘子。”

16俯首听命 [ fǔ shǒu tīng mìng ]

解释 俯:低下;首:头;脑袋。低着脑袋听从命令。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出处 汉 焦赣《易林 兑之否》:“俯伏听命,不敢动摇。”

17促膝谈心 [ cù xī tán xīn ]

解释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谈心,甚是款洽。”

18言无不尽 [ yán wú bù jìn ]

解释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出处 《北齐书·高德政传》:“德政与帝旧相昵爱,言无不尽。”

19叫苦不迭 [ jiào kǔ bù dié ]

解释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出处 《大宋宣和遗事 亨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惊觉来,吓得浑身冷汗。”

20由衷之言 [ yóu zhōng zhī yán ]

解释 衷:指内心;本心。出自内心的话。引申为向交谈的对方真心实意地敞开心扉;以求得对方的理解、谅解或同情。

出处 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21长吁短叹 [ cháng xū duǎn tàn ]

解释 吁:叹气。长声、短声不住地叹气。多为人心情烦闷、郁结不舒的表现。也作“短叹长吁”。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22俯首贴耳 [ fǔ shǒu tiē ěr ]

解释 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

出处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23俯首帖耳 [ fǔ shǒu tiē ěr ]

解释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24直抒胸臆 [ zhí shū xiōng yì ]

解释 谓不加掩饰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出处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第十回:“杜公七律,正以其负力之大,寄悰之深,能直抒胸臆,广酬事物之变而无碍。”

25拭目倾耳 [ shì mù qīng ěr ]

解释 拭目:擦了眼睛看;倾耳:侧过耳朵听。形容仔细看听。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26从令如流 [ cóng lìng rú liú ]

解释 从令:服从命令;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绝对服从命令。

出处 《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锺。”

27暗室亏心 [ àn shì kuī xīn ]

解释 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

出处 元 张养浩《折桂令》曲:“暗室亏心,纵然致富,天意何如?”

28耳不旁听 [ ěr bù páng tīng ]

解释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斜视。”

29倾心吐胆 [ qīng xīn tǔ dǎn ]

解释 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

出处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每买不转的,都是倾心吐胆说真实话。”

30此心耿耿 [ cǐ xīn gěng gěng ]

解释 耿耿:心里不能忘怀。指心中有事放不下,形容忠诚。

出处 宋·陈亮《复黄伯起》:“虽欲勉之而德不足取信,言不足以取重,徒使此心耿耿而止耳。”

31倾耳而听 [ qīng ěr ér tīng ]

解释 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出处 《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32奉命唯谨 [ fèng mìng wéi jǐn ]

解释 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诸官奉命唯谨。”

33六马仰秣 [ liù mǎ yǎng mò ]

解释 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34交浅言深 [ jiāo qiǎn yán shēn ]

解释 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