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中看不中用的成语

形容中看不中用的成语


1华而不实 [ huá ér bù shí ]

解释 华;同“花”;开花;实:结果实。光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里空虚;有名无实。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2外强中干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解释 指外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3名不副实 [ míng bù fù shí ]

解释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指空有虚名。

出处 三国 魏 刘邵《人物志 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4徒有虚名 [ tú yǒu xū míng ]

解释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5虚有其表 [ xū yǒu qí biǎo ]

解释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出处 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退,上掷其草于地:‘虚有其表耳!’”

6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释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出处 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7有名无实 [ yǒu míng wú shí ]

解释 光有虚名;并无事实。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

出处 《国语 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8行尸走肉 [ xíng shī zǒu ròu ]

解释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 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9糊里糊涂 [ hú lǐ hú tú ]

解释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

10滥竽充数 [ làn yú chōng shù ]

解释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1绣花枕头 [ xiù huā zhěn tóu ]

解释 外面绣着花;里面装稻草的枕头。比喻外表好看;但无真才实学。

出处 清 彭养欧《黑籍冤魂》第六回:“顶冠束带,居然官宦人家,谁敢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外面绣得五色灿烂,里面却包着一包稻草?”

12百家争鸣 [ bǎi jiā zhēng míng ]

解释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13物美价廉 [ jià lián wù měi ]

解释 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出处 清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回:“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要印一部书。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所以特来求教。”

14南郭先生 [ nán guō xiān shēng ]

解释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出处 《晋书 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15花拳绣腿 [ huā quán xiù tuǐ ]

解释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9回:“只见张国乾缚得花拳绣腿,戚光祖、戚继祖两个教师在后面跟着,走上台来,两边坐定。”

16南郭处士 [ nán guō chǔ shì ]

解释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氵昬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用以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参见“滥竽充数”。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7不舞之鹤 [ bù wǔ zhī hè ]

解释 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18质非文是 [ zhì fēi wén shì ]

解释 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出处 汉 扬雄《法言 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19蝇头微利 [ yíng tóu wēi lì ]

解释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出处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20备位将相 [ bèi wèi jiàng xiàng ]

解释 备位:充数,徒有其位。指白占据将相要位。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

21备位充数 [ bèi wèi chōng shù ]

解释 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

22空心汤圆 [ kōng xīn tāng yuán ]

解释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出处 茅盾《“九一八”周年》:“华盛顿也许要来‘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

23徒有其表 [ tú yǒu qí biǎo ]

解释 徒:只,仅。只有光鲜的外表而已。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金漆饭桶’,大约说徒有其表,面子上好看,其实内骨子一无所有。”

24走肉行尸 [ zǒu ròu xíng shī ]

解释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出处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谋擢》:“尽热衷瞒神吓鬼,扮花面走肉行尸。”

25卖狗悬羊 [ mài gǒu xuán yáng ]

解释 犹言挂羊头卖狗肉。意谓名不副实。

出处 明·苏子文《桂枝香》:“卖狗悬羊,驴粪毯儿外面光,瞒不慌。”

26徒拥虚名 [ tú yōng xū míng ]

解释 见“徒有虚名”。

出处 高阳《慈禧全传》:“兵部徒拥虚名,拟正名为陆军部,以练兵处、太仆寺并入,而海军部暂隶焉。”

27土偶蒙金 [ tǔ ǒu méng jīn ]

解释 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出处 清·吴乔《答万季野诗问》:“宋诗如三家村叟,布袍草履,是一个人。明诗土偶蒙金。”

28土龙刍狗 [ tǔ lóng chú gǒu ]

解释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29挹斗扬箕 [ yì dòu yáng jī ]

解释 《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因以“挹斗扬箕”谓徒有虚名。

出处 《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奭斗)其酒浆。”

30强凫变鹤 [ qiáng fú biàn hè ]

解释 语本《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强凫变鹤”谓硬把野鸭变作仙鹤。喻滥竽充数,徒多无益。

出处 语出《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31玉卮无当 [ yù zhī wú dàng ]

解释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

32蜗角虚名 [ wō jiǎo xū míng ]

解释 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出处 宋 苏轼《满庭芳 或注警悟》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33银样蜡枪头 [ 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 ]

解释 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出处 吴晗《神仙会和百家争鸣》:“反对那种强不知以为知,专业知识贫乏而自封专家、权威的银样蜡枪头。”

34银样镴枪头 [ 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 ]

解释 样子象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

35挂羊头卖狗肉 [ 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

解释 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悬羊头,卖狗肉,知它有甚凭据。”

36可望而不可即 [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 ]

解释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出处 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37强不知以为知 [ qiǎng bù zhī yǐ wéi zhī ]

解释 不懂装懂。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都管强不知以为知,逐叶翻翻,一直翻到后面去。”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