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走了很长的路的成语

形容走了很长的路的成语


1千里迢迢 [ qiān lǐ tiáo tiáo ]

解释 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程非常遥远。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

2不远万里 [ bù yuǎn wàn lǐ ]

解释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3千山万水 [ qiān shān wàn shuǐ ]

解释 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出处 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4跋山涉水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5天南海北 [ tiān nán hǎi běi ]

解释 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出处 杨朔《熔炉》:“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一经他教育改造,都能脱胎换骨。”

6任重道远 [ rèn zhòng dào yuǎn ]

解释 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弯弯曲曲 [ wān wān qū qū ]

解释 曲折不直的。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

8人困马乏 [ rén kùn mǎ fá ]

解释 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出处 元 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9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解释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出处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10曾几何时 [ céng jǐ hé shí ]

解释 曾:曾经;几何:多少;时:时间。才过了多少时间。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出处 宋 赵彦端《介庵词 新荷叶》词:“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

11今非昔比 [ jīn fēi xī bǐ ]

解释 昔:过去;从前。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形容变化非常大。

出处 元 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敢饮酒?”

12天各一方 [ tiān gè yī fāng ]

解释 各在天底下的一边。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相距遥远。

出处 汉 苏武《诗》:“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13不远千里 [ bù yuǎn qiān lǐ ]

解释 不远:不以为远。不以千里为远。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14风尘仆仆 [ fēng chén pú pú ]

解释 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15筚路蓝缕 [ bì lù lán lǚ ]

解释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苦。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6翻山越岭 [ fān shān yuè lǐng ]

解释 越:过;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翻过很多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辛苦。也比喻历尽千辛万苦。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17荆棘丛生 [ jīng jí cóng shēng ]

解释 荆棘:荆条蒺藜;丛:聚集成堆。荆蔓蒺藜成群地生长出来。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8回:“此时家难未靖,荆棘丛生,一经还乡,存亡莫保,臣稍知利害,岂肯自投罗网。”

18路远迢迢 [ lù yuǎn tiáo tiáo ]

解释 形容路途遥远。

出处 鲁迅《彷徨 孤独者》:“十三大人从寒石山路远迢迢地上城来,问他可有存款,他一声也不响。”

19长途跋涉 [ cháng tú bá shè ]

解释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20不知甘苦 [ bù zhī gān kǔ ]

解释 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出处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21雷霆之怒 [ léi tíng zhī nù ]

解释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 《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22山长水远 [ shān cháng shuǐ yuǎn ]

解释 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出处 唐 许浑《寄宋邧》诗:“山长水远无消息,瑶瑟一弹秋月高。”

23餐风沐雨 [ cān fēng mù yǔ ]

解释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出处 明 许三阶《节侠记 忠忤》:“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了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24风餐露宿 [ fēng cān lù sù ]

解释 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

出处 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25鞍马劳顿 [ ān mǎ láo dùn ]

解释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26露餐风宿 [ lù cān fēng sù ]

解释 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出处 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33回:“沿途露餐风宿,到了汛地,驻扎数月。”

27跋涉长途 [ bá shè cháng tú ]

解释 跋涉:登山涉水。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救我等于虎口之中,又不惮跋涉长途,送我们至万国通商文明之地。”

28孤孤零零 [ gū gū líng líng ]

解释 指人或事物孤单无依靠。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又孤孤零零的四下里走了一回,又呜呜咽咽的倚着栏杆,哭了半晌。”

29山长水阔 [ shān cháng shuǐ kuò ]

解释 见“山长水远”。

出处 宋·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30风餐水栖 [ fēng cān shuǐ qī ]

解释 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31风宿水餐 [ fēng sù shuǐ cān ]

解释 餐:吃饭。在水上进食,在风中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出处 明·邵璨《香囊记·题诗》:“烟波万里谁为伴,忘机数点白鸥闲,东西没牵绊,风宿水餐。”

32惊风怒涛 [ jīng fēng nù tāo ]

解释 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出处 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33褴褛筚路 [ lán lǚ bì lù ]

解释 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34艰难玉成 [ jiān nán yù chéng ]

解释 玉成:敬辞,意为成全,成功。形容经过艰辛的磨炼,终于获得成功。

35羊肠九曲 [ yáng cháng jiǔ qǔ ]

解释 羊肠:像羊肠一样崎岖曲折的小路。九曲:有许多曲折的地方,指河道曲折。形容崎岖曲折的小径和弯弯曲曲的河道。也指道路的艰难。

36千沟万壑 [ qiān gōu wàn hè ]

解释 ①形容沟壑极多。②比喻道路坎坷不平。

出处 贺敬之《放声歌唱》:“面前,还有望不断的千沟万壑。”

37攻苦茹酸 [ gōng kǔ rú suān ]

解释 谓劳苦艰辛。

出处 明·袁宏道《寿洪太母七十序》:“母攻苦茹酸,和丸课子。”

38山遥路远 [ shān yáo lù yuǎn ]

解释 形容路途遥远。

出处 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遥路远。”

39斗折蛇行 [ dǒu zhé shé xíng ]

解释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出处 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