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渔夫的成语

形容渔夫的成语


1斩草除根 [ zhǎn cǎo chú gēn ]

解释 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2一网打尽 [ yī wǎng dǎ jìn ]

解释 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

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四卷:“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3缘木求鱼 [ yuán mù qiú yú ]

解释 缘:顺着;木:树。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法不对;徒劳无功。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4两败俱伤 [ liǎng bài jù shāng ]

解释 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出处 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5全军覆没 [ quán jūn fù mò ]

解释 覆没:船翻沉。整个军队被消灭。比喻遭到彻底失败。

出处 《旧唐书 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

6竭泽而渔 [ jié zé ér yú ]

解释 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7不留余地 [ bù liú yú dì ]

解释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8涸泽而渔 [ hé zé ér yú ]

解释 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出处 《文子 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9渔人之利 [ yú rén zhī lì ]

解释 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10从中渔利 [ cóng zhōng yú lì ]

解释 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说其改醮,已则从中渔利,藉以餬口。”

11以蚓投鱼 [ yǐ yǐn tóu yú ]

解释 用蚯蚓做鱼饵钓鱼。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收获。

出处 《隋书 薛道衡传》:“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12焚林而猎 [ fén lín ér liè ]

解释 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13一介不取 [ yī jiè bù qǔ ]

解释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14焚林而田 [ fén lín ér tián ]

解释 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出处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15渔夺侵牟 [ yú duó qīn móu ]

解释 渔夺:掠夺;侵牟:侵夺。指掠夺、榨取百姓财物。

出处 《汉书·景帝纪》:“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16绿蓑青笠 [ lǜ suō qīng lì ]

解释 绿草编的蓑衣,青竹编的斗笠。形容渔翁的打扮。

出处 唐·张志和《渔父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7稳坐钓鱼船 [ 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

解释 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出处 俗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