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尊重老师的成语

形容尊重老师的成语


1为人师表 [ wéi rén shī biǎo ]

解释 指在人品德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多指教师。师表:榜样;表率。

出处 《北齐书 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2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解释 良:好;益:有益;有帮助。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0回:“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3好为人师 [ hào wéi rén shī ]

解释 好:喜欢;为:做;当。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4师道尊严 [ shī dào zūn yán ]

解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5良师诤友 [ liáng shī zhèng yǒu ]

解释 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也指能使人获得教益和帮助的人。

6一字之师 [ yī zì zhī shī ]

解释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

出处 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7开山祖师 [ kāi shān zǔ shī ]

解释 原为佛教用语;指最初创建寺院的和尚。

出处 宋 刘克庄《诗话前集》:“欧公诗如昌黎,不当以诗论,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

8尊师贵道 [ zūn shī guì dào ]

解释 亦作“尊师重道”。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儒林列传上》:“帝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非所敢承。”

9尊师重道 [ zūn shī zhòng dào ]

解释 尊:尊敬;重:重视;道:道理。尊敬师长;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10焚香礼拜 [ fén xiān lǐ bài ]

解释 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却说玄德前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

11老师宿儒 [ lǎo shī xiǔ rú ]

解释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出处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12能者为师 [ néng zhě wéi shī ]

解释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处 《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13负驽前驱 [ fù nú qián qū ]

解释 背着弓箭在前面开道。比喻迎接的礼度极为尊敬。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驽矢先驱。”

14抗颜为师 [ kàng yán wéi shī ]

解释 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出处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15教无常师 [ jiào wú cháng shī ]

解释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 《尚书 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16研桑心计 [ yán sāng xīn jì ]

解释 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出处 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17虎头蛇尾 [ hǔ tóu shé wěi ]

解释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18寸草春晖 [ cùn cǎo chūn huī ]

解释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出处 唐 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9循循善诱 [ xún xún shàn yòu ]

解释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0苦口婆心 [ kǔ kǒu pó xīn ]

解释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遮个是老婆心。’”

21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出处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22洗耳恭听 [ xǐ ěr gōng tīng ]

解释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23青出于蓝 [ qīng chū yú lán ]

解释 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4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解释 谦虚:虚心;不自满;谨慎:慎重小心。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

出处 《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25师心自用 [ shī xīn zì yòng ]

解释 师心:以己意为师。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出处 唐 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又况不及中才,师心自用,肆于人上,以遂非拒谏,孰有不危者乎?”

26饮水思源 [ yǐn shuǐ sī yuán ]

解释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出处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27春风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解释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28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释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9万世师表 [ wàn shì shī biǎo ]

解释 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出处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30百世之师 [ bǎi shì zhī shī ]

解释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31方方面面 [ fāng fāng miàn miàn ]

解释 事情或事物的多面。

出处 张贤亮《青春期》:“使我直到如今才突然发现她方方面面里里外外都与我不同,与这个可恶的世界不同。”

32程门立雪 [ chéng mén lì xuě ]

解释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出处 《宋史 道学传二 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3恩同父母 [ ēn tóng fù mǔ ]

解释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出处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34德隆望重 [ dé lóng wàng zhòng ]

解释 犹言德高望重。

出处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35师严道尊 [ shī yán dào zūn ]

解释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出处 《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36隔宿之仇 [ gé sù zhī chóu ]

解释 宿:夜。隔夜的仇怨。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8回:“谁家两口子没有言差语错呀?夫妻们有隔宿之仇么?”

37敬老慈幼 [ jìng lǎo cí yòu ]

解释 敬:尊敬;慈: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38至圣先师 [ zhì shèng xiān shī ]

解释 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出处 《礼记 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 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39宗师案临 [ zōng shī àn lín ]

解释 学政到达他主管的地区主持考试。宗师:学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贱姓严,舍下就在咫尺。去岁,宗师案临,幸叨岁荐,与我这汤父母是极好的相与。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旧?”

40门墙桃李 [ mén qiáng táo lǐ ]

解释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41学无常师 [ xué wú cháng shī ]

解释 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出处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42桃李满天下 [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

解释 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

出处 唐 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43桃李遍天下 [ táo lǐ biàn tiān xià ]

解释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出处 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朝有所知,夕即登荐,以是桃李遍天下。”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