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大漠的成语

形容大漠的成语


1飞沙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解释 飞:使飞扬;走:使滚动。沙土飞扬;石子滚动。形容风力极大。

出处 唐 谷神子《博异志 吕乡筠》:“若人间吹之,飞沙走石,翔鸟坠地,走兽脑裂。”

2一望无际 [ yí wàng wú jì ]

解释 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

出处 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3天昏地暗 [ tiān hūn dì àn ]

解释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出处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4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释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5无边无际 [ wú biān wú jì ]

解释 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6荒无人烟 [ huāng wú rén yān ]

解释 形容偏僻荒凉;没有人家。人烟:住户。

出处 穆欣《南线巡回 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7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8海市蜃楼 [ hǎi shì shèn lóu ]

解释 蜃:蛤蜊。古代传说蜃能吐气成楼台的形状。实际上是大气由于光线折射把远外的楼台等城市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幻景多出现在夏天的海边或沙漠地带。现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9人迹罕至 [ rén jì hǎn zhì ]

解释 罕: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10一望无垠 [ yī wàng wú yín ]

解释 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出处 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普照着一望无垠的原野。”

11飞沙扬砾 [ fēi shā yáng lì ]

解释 见“飞沙走砾”。

出处 《宋书·五行志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沙扬砾。”

12无边无垠 [ wú biān wú yín ]

解释 见“无边无际”。

出处 茅盾《白杨礼赞》:“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13泥沙俱下 [ ní shā jù xià ]

解释 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14崎岖不平 [ qí qū bù píng ]

解释 崎岖:地面高低不平。形容道路高低不平。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安公子见那路渐渐的崎岖不平,乱石荒草,没些村落人烟,心中有些怕将起来。”

15烟波浩渺 [ yān bō hào miǎo ]

解释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浩渺:广阔无边。水波渺茫;一望无边。形容水域宽广。也作“烟波浩淼”。

出处 唐 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

16狼烟四起 [ láng yān sì qǐ ]

解释 狼烟: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即烽火。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形容外敌侵犯或内敌动荡;到处是战火。

出处 明 沈采《千金记 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17金戈铁马 [ jīn gē tiě mǎ ]

解释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出处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18倾盆大雨 [ qīng pén dà yǔ ]

解释 倾:全部倒出。雨大得像盆里的水倒下来。

出处 宋 苏轼《雨意》诗:“烟拥层恋云拥腰,倾盆大雨定明朝。”

19狂风怒号 [ kuáng fēng nù háo ]

解释 怒:愤怒;发怒;号:号叫。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

出处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0连绵不绝 [ lián mián bù jué ]

解释 连续而不中断。

出处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21连绵起伏 [ lián mián qǐ fú ]

解释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出处 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22飞沙走砾 [ fēi shā zǒu lì ]

解释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出处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禅虚寺》:“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铄,举止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暧于余处。”

23扬砂走石 [ yáng shā zǒu shí ]

解释 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

出处 《春秋纬》:“风从箕星,扬砂走石。”

24虚无缥渺 [ xū wú piāo miǎo ]

解释 虚无:虚幻不实。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不可捉摸。

出处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渺似的。”

25雨散云收 [ yǔ sàn yún shōu ]

解释 ①指雨后转晴。②比喻亲朋离散。③指男女欢会已毕。

出处 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26逾沙轶漠 [ yú shā yì mò ]

解释 穿越沙漠。谓经历险远的路途。

出处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27马足龙沙 [ mǎ zú lóng shā ]

解释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出处 曼殊室主人《班定远平西域》第一幕:“虎头燕颔,人言万里之侯;马足龙沙,胸有千秋之业。”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