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比较有名的成语

形容比较有名的成语


1众所周知 [ zhòng suǒ zhōu zhī ]

解释 大家普遍知道的(周:普遍)。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2赫赫有名 [ hè hè yǒu míng ]

解释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极大。也作“赫赫之名”。

出处 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先贤士女》:“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

3家喻户晓 [ jiā yù hù xiǎo ]

解释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都清楚;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出处 宋 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4名不虚传 [ míng bù xū chuán ]

解释 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5名扬四海 [ míng yáng sì hǎi ]

解释 四海:指全国各地。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6如雷贯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解释 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7举世闻名 [ jǔ shì wén míng ]

解释 举:全。全世界都听到名声。形容知名度很高。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8驰名中外 [ chí míng zhōng wài ]

解释 驰:传播。声名传播到国内国外。也作“驰名天下”。

出处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赞拟王公,驰名天下。”

9闻名遐迩 [ wén míng xiá ěr ]

解释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 《南齐书 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10引人注目 [ yǐn rén zhù mù ]

解释 引起别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11妇孺皆知 [ fù rú jiē zhī ]

解释 孺:小孩子。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3回:“果如张仙所言,形于诗歌,扮为杂剧,弄得妇孺皆知。”

12大名鼎鼎 [ dà míng dǐng dǐng ]

解释 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13名噪一时 [ míng zào yī shí ]

解释 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出处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 科场》:“朱半仙,时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时。”

14久负盛名 [ jiǔ fù shèng míng ]

解释 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出处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15举世瞩目 [ jǔ shì zhǔ mù ]

解释 举:全;瞩目:注视。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国语 晋语》:“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

16名垂青史 [ míng chuí qīng shǐ ]

解释 垂:流传;青史:历史黄籍;古代在青皮竹简上刻记大事;故史书把历史称为“青史”。姓名和功绩在历史典籍中流传下来。

出处 清 卓尔堪《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

17名满天下 [ míng mǎn tiān xià ]

解释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18尽人皆知 [ jìn rén jiē zhī ]

解释 尽:全部。所有的人都知道。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19路人皆知 [ lù rén jiē zhī ]

解释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20遐迩闻名 [ xiá ěr wén míng ]

解释 迩:近;遐:远。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重学敬德,遐尔著闻。”

21鼎鼎有名 [ dǐng dǐng yǒu míng ]

解释 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出处 宋 陆游《岁晚书怀》:“残岁堂堂去,新春鼎鼎来。”

22誉满天下 [ yù mǎn tiān xià ]

解释 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亦作“誉满全球”、“誉满寰中”、“誉塞天下”。

出处 唐·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君七岁,能诵数经,背碑覆局;十岁以文章知名;十五誉满天下。”

23不胫而走 [ bù jìng ér zǒu ]

解释 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处流传。

出处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24默默无闻 [ mò mò wú wén ]

解释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出处 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25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出处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26名列前茅 [ míng liè qián máo ]

解释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27鲜为人知 [ xiǎn wéi rén zhī ]

解释 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出处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28久闻大名 [ jiǔ wén dà míng ]

解释 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29显山露水 [ xiǎn shān lù shuǐ ]

解释 比喻出名,显露才能。

出处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那个从不显山露水的青年实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宽宽的肩膀。”

30无人不晓 [ wú rén bù xiǎo ]

解释 晓:知晓。没有人不知道。形容很有名气。

出处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六章:“她早就艳名远播,无人不晓。”

31名山胜川 [ 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

解释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出处 《晋书 孙统传》:“居职不留心碎务,纵意游肆,名山胜川,靡不穷究。”

32寂寂无闻 [ jì jì wú wén ]

解释 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

出处 清 钱学伦《语新》上卷:“虽与予居不远,几年来寂寂无闻。”

33名流巨子 [ míng liú jù zǐ ]

解释 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

出处 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凭着个人奋斗而出人头地,不是变成百万富翁,就是当上名流巨子。”

34名胜古迹 [ míng shèng gǔ jì ]

解释 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的地方。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5章:“首都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去了两次以上。”

35家家户户 [ jiā jiā hù hù ]

解释 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

36名震一时 [ míng zhèn yī shí ]

解释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出处 《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37人人皆知 [ rén rén jiē zhī ]

解释 皆:都。所有的人都知道。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老少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38名公巨人 [ míng gōng jù rén ]

解释 亦作“名公钜人”。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

出处 唐·韩愈《徐偃王庙碑》:“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

39名垂千古 [ míng chuí qiān gǔ ]

解释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 唐 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40驰名天下 [ chí míng tiān xià ]

解释 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出处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41名标青史 [ míng biāo qīng shǐ ]

解释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42遐迩著闻 [ xiá ěr zhù wén ]

解释 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尼波罗国》:“近代有王,号鸯输代摩,自制《声明论》,重学敬德,遐迩著闻。”

43名闻天下 [ míng wén tiān xià ]

解释 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 《北齐书·魏收传》:“功业显著,名闻天下。”

44大笔如椽 [ dà bǐ rú chuán ]

解释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出处 《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45名公巨卿 [ míng gōng jù qīng ]

解释 亦作“名公钜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与他往来的,俱是名公巨卿。”

46赫赫之名 [ hè hè zhī míng ]

解释 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名声。非常显赫的名声。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傅叚传》:“故当时无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47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解释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48笔大如椽 [ bǐ dà rú chuán ]

解释 椽:房椽;放在檀上架屋顶的木杆。笔大得好像椽子。多形容大毛笔。

出处 《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49名门世族 [ míng mén shì zú ]

解释 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三回:“即如家嫂,是名门世族,他本族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50名公钜卿 [ míng gōng jù qīng ]

解释 见“名公巨卿”。

51知名当世 [ zhī míng dāng shì ]

解释 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

出处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图画相次于未央宫,第一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皆有功德,知名当世。”

52名公钜人 [ míng gōng jù rén ]

解释 见“名公巨人”。

53垂名青史 [ chuí míng qīng shǐ ]

解释 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54硕彦名儒 [ shuò yàn míng rú ]

解释 硕:大;彦:有才学的人。指有名声的大学者。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