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荒凉偏僻的成语

形容荒凉偏僻的成语


1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解释 寸草:一点儿草;生:生长。①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②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2荒无人烟 [ huāng wú rén yān ]

解释 形容偏僻荒凉;没有人家。人烟:住户。

出处 穆欣《南线巡回 解放西昌之战》:“部队指战员忍饥受寒,翻越高达四千二百米荒无人烟的大山。”

3赤地千里 [ chì dì qiān lǐ ]

解释 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出处 《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4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5人迹罕至 [ rén jì hǎn zhì ]

解释 罕: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6穷乡僻壤 [ qióng xiāng pì rǎng ]

解释 指荒远偏僻的地方。

出处 宋 曾巩《叙盗》:“穷乡僻壤、大川长谷之间,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钱,无告籴之所。”

7穷山恶水 [ qióng shān è shuǐ ]

解释 穷山:荒山。恶水:有害的河。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

出处 清 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8偏乡僻壤 [ piān xiāng pì rǎng ]

解释 荒凉偏僻的地方。

出处 孙中山《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9鸡犬不闻 [ jī quǎn bù wén ]

解释 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9回:“凡冲要通衢大路,都没一个人烟,静悄悄地,鸡犬不闻,就要一滴水,也没喝处,那讨酒食来?”

10杳无人烟 [ yǎo wú rén yān ]

解释 谓僻远无人居住。形容荒凉,偏僻。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师兄差疑了,似这杳无人烟之处,又无个怪兽妖禽,怕他怎的?”

11杳无人迹 [ yǎo wú rén jì ]

解释 见“杳无人迹”。

出处 唐·常沂《灵鬼志·郑绍》:“至明年春,绍复至此,但见红花翠竹,流水青山,杳无人迹。绍乃号恸经日而返。”

12衡门深巷 [ héng mén shēn xiàng ]

解释 衡门;将木头横放作为门,指简陋的地方。深巷:指冷冷清清的巷子。简陋、偏僻、冷清的地方。

出处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闲岁月衡门深巷,淡衣冠博带宽裘。”

13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释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14门可罗雀 [ mén kě luó què ]

解释 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15屈指可数 [ qū zhǐ kě shǔ ]

解释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出处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16冷冷清清 [ lěng lěng qīng qīng ]

解释 死气沉沉,冷落、凄凉、寂寞。

出处 元·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冷冷清清潇湘景晚风生,淅留淅零暮雨初晴,皎皎洁洁照橹篷剔留团栾月明。”

17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解释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出处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18寥寥无几 [ liáo liáo wú jǐ ]

解释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内篇》:“建安以后,五言日盛,晋宋齐间,七言歌行寥寥无几。”

19十室九空 [ shí shì jiǔ kōng ]

解释 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20地广人稀 [ dì guǎng rén xī ]

解释 地域广阔;人烟稀少。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21魑魅魍魉 [ chī mèi wǎng liǎng ]

解释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22渺无人烟 [ miǎo wú rén yān ]

解释 一片渺茫,没有人烟

出处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47回:“不上一月,将淮北千里,扫荡个渺无人烟。”

23颓垣败壁 [ tuí yuán bài bì ]

解释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处 《恨海》第六回:“走了半里多路,只见一处烧不尽的颓垣败壁。”

24败井颓垣 [ bài jǐng tuí yuán ]

解释 犹言房毁墙坍。形容村舍荒凉。

出处 鲁迅《集外集 诗》:“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25断井颓垣 [ duàn jǐng tuí yuán ]

解释 断裂的井栏;塌毁的院墙。形容田宅毁弃的破败荒凉景象。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6枯枝败叶 [ kū zhī bài yè ]

解释 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

27满目疮痍 [ mǎn mù chuāng yí ]

解释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出处 《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28穷巷陋室 [ qióng xiàng lòu shì ]

解释 穷巷:偏僻的里巷;陋室: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五:“虽隐居穷巷陋室,无置锥之地,而庄公不能与争名矣。”

29匕鬯不惊 [ bǐ chàng bù jīng ]

解释 匕:羹匙;鬯:古时用郁金草酿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匕鬯:借指祭祀。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

出处 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于万邦;束发登朝,匕鬯不惊于百里。”

30不食之地 [ bù shí zhī dì ]

解释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31荒山野岭 [ huāng shān yě lǐng ]

解释 指荒凉无人烟的山野。

出处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80回:“往前一看,都是荒山野岭,不见有人行路,连一株树木也没有。”

32荒郊野外 [ huāng jiāo yě wài ]

解释 离城镇村庄很远的荒凉地带。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却是荒郊野外,桃红柳绿,正是女眷们游耍去处。”

33遐方绝域 [ xiá fāng jué yù ]

解释 指边远偏僻的地区。

出处 宋·李清照《后序》:“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34颓垣废井 [ tuí yuán fèi jǐng ]

解释 倒塌了的墙,废弃不用的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处 宋苏轼《密州通判厅题名记》:“虽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数百年之后,得此文于颓垣废井之间者,茫然长思而一叹也。”

35颓垣废址 [ tuí yuán fèi zhǐ ]

解释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处 宋欧阳修《有美堂记》:“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

36蛮烟瘴雾 [ mán yān zhàng wù ]

解释 指南方的烟雨瘴气。借指荒凉地区。

出处 宋 欧阳修《再和公仪赠白鹇》:“蛮烟瘴雾虽生处,何必区区忆陋邦。”

37颓垣败井 [ tuí yuán bài jǐng ]

解释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处 《花月痕》第四五回:“破庙荒凉,草深一尺,见一群的羊在那里吃草,颓垣败井,廊庑倾欹。”

38蛮烟瘴雨 [ mán yān zhàng yǔ ]

解释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出处 宋 黄公度《眼儿媚 梅词和傅参议韵》词:“如今憔悴,蛮烟瘴雨,谁肯寻搜。”

39不牧之地 [ bù mù zhī dì ]

解释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40荒郊旷野 [ huāng jiāo kuàng yě ]

解释 旷:空阔。离城镇村庄很远的荒凉地带。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走荒郊旷野,把不住心娇怯,喘吁吁难将两气接。”

41穷山僻壤 [ qióng shān pì rǎng ]

解释 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

出处 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

42兔葵燕麦 [ tù kuí yàn mài ]

解释 形容景象荒凉。

出处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43穷阎漏屋 [ qióng yán lòu wū ]

解释 穷阎: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狭小的房屋。指僻陋狭小的住处。

出处 《荀子·儒效》:“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贵道诚存也。”

44颓垣断堑 [ tuí yuán duàn piàn ]

解释 犹颓垣废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出处 宋欧阳修《真州东园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

45足音跫然 [ zú yīn qióng rán ]

解释 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46跫然足音 [ qióng rán zú yīn ]

解释 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47阴山背后 [ yīn shān bèi hòu ]

解释 ①迷信者称阴间得不到超升的鬼魂所在的地方。②比喻偏僻受冷落的地方。

48满目荆榛 [ mǎn mù jīng zhēn ]

解释 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出处 《旧五代史·唐书·张全义传》:“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

49冬箑夏裘 [ dōng shà xià qiú ]

解释 语出《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时宜。

出处 南朝·宋·鲍照:“伊冬箑而夏裘,无双功而并盛。”

50山陬海噬 [ shān zōu hǎi shì ]

解释 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51荒烟野蔓 [ huāng yān yě màn ]

解释 荒烟:荒凉原野上的雾气;野蔓:野草。形容冷落荒凉的景象。

出处 宋·欧阳修《祭石蔓卿文》:“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

52荆榛满目 [ jīng zhēn mǎn mù ]

解释 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

出处 《旧五代史·卢文进传》:“文进在平州,率奚族劲骑,鸟击兽搏,倏来忽往,燕赵诸州,荆榛满目。”

53狖轭鼯轩 [ yàn è wú xuān ]

解释 形容极其灵巧的车马。

54投山窜海 [ tóu shān cuàn hǎi ]

解释 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出处 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55黼蔀黻纪 [ fǔ bù fú jì ]

解释 谓锦绣美好的年代。

出处 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黼蔀黻纪,相一人而寿世,为百族之福宗。”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