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个好官员的成语

形容一个好官员的成语


1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2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3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解释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4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5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解释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6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解释 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

出处 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7以身作则 [ yǐ shēn zuò zé ]

解释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横行霸道 [ héng xíng bà dào ]

解释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横不讲道理。形容蛮不讲理;胡作非为。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9明镜高悬 [ míng jìng gāo xuán ]

解释 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出处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10实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

解释 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11一无所有 [ yī wú suǒ yǒu ]

解释 什么都没有(一:一概;完全)。

出处 《敦煌变文集 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12运筹帷幄 [ yùn chóu wéi wò ]

解释 运筹:筹划;策划。帷幄:军中营帐。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13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解释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14高瞻远瞩 [ gāo zhān yuǎn zhǔ ]

解释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

15人面兽心 [ rén miàn shòu xīn ]

解释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16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解释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出处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17身先士卒 [ shēn xiān shì zú ]

解释 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18平易近人 [ píng yì jìn rén ]

解释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19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解释 表:外表;里:内心。外表和内心一个样。外表与内部一致。形容人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20寡廉鲜耻 [ guǎ lián xiǎn chǐ ]

解释 寡、鲜:少;廉:廉洁;不贪污;耻:羞愧;羞耻。原指不廉洁;不知耻。现指没有操守;不知羞耻。

出处 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21有口皆碑 [ yǒu kǒu jiē bēi ]

解释 碑:记功的石碑;皆:都是。所有人的嘴都是记载功德的碑石。形容为人们普遍称颂。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 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22急流勇退 [ jí liú yǒng tuì ]

解释 勇退:果断地退却或退避。在急流中果断退回;比喻做官的人;正当仕途顺利、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

出处 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23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24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解释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25达官贵人 [ dá guān guì rén ]

解释 指地位高的官吏和显赫而有权势的人物。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九卷:“京师都会,好恶万端贵人,达官盈门。”

26衣冠禽兽 [ yī guān qín shòu ]

解释 穿衣服戴帽子的畜牲(衣:穿衣;冠:戴帽)。指品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27曲尽其妙 [ qū jìn qí miào ]

解释 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出处 晋 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28狼心狗肺 [ láng xīn gǒu fèi ]

解释 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29官官相护 [ guān guān xiāng hù ]

解释 官吏相互包庇。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如今就是闹破了,也是官官相护的,不过认个承审不实,革职处分罢咧。”

30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释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31清正廉洁 [ qīng zhèng lián jié ]

解释 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

出处 陆文夫《上山的和下山的》:“因为有很多人开始时都是想当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天长日久之后就忘记了初衷。”

32凤冠霞帔 [ fèng guān xiá pèi ]

解释 凤冠:古代后妃所戴的装饰着彩制凤凰的帽子;帔:古代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类似披肩。饰有彩制凤凰的帽子和美如云霞的披肩。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戴凤冠霞帔的夫人,是好锁的?待我来。”

33袍笏登场 [ páo hù dēng chǎng ]

解释 身著官服;手持笏板;登场演戏。比喻上任作官;丑行开始(把官场比作戏台)。

出处 清 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袍笏登场也等闲,若他动色到柴关。”

34公正廉明 [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

解释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35达官显宦 [ dá guān xiǎn huàn ]

解释 达:显贵;宦:官。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

出处 清 昭槤《啸亭杂录 王树勋》:“蒋子蒲、庞士冠等词垣名流,甘列弟子之位,其余达官显宦为其门人者无算。”

36热情奔放 [ rè qíng bēn fàng ]

解释 充满热情的,充满活力、首创精神或应变能力的样子。

37先公后私 [ xiān gōng hòu sī ]

解释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出处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38厚颜无耻 [ hòu yán wú chǐ ]

解释 颜:脸面;脸皮。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39惊人之举 [ jīng rén zhī jǔ ]

解释 值得赞叹的、令人惊奇的、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5章:“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惊人之举’,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

40尽其所能 [ jìn qí suǒ néng ]

解释 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41清风两袖 [ qīng fēng liǎng xiù ]

解释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42公正廉洁 [ gōng zhèng lián jié ]

解释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出处 清 昭槤《啸亭杂录 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43策名就列 [ cè míng jiù liè ]

解释 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出处 《旧唐书 太宗纪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浇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礼。”

44骨鲠之臣 [ gǔ gěng zhī chén ]

解释 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45断烂朝报 [ duàn làn cháo bào ]

解释 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出处 《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46架海擎天 [ jià hǎi qíng tiān ]

解释 架海:横跨大海;擎天:支撑上天。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

出处 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他是个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执戟小人哉。”

47知人之术 [ zhī rén zhī shù ]

解释 术:手段。指能识别人的才能和品行的眼光。

出处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治天下者,曹贤考功则治,简贤退功则乱,诚审思知人之术,论才选士,必称其职。”

48骑鹤扬州 [ qí hè yáng zhōu ]

解释 同“骑鹤上扬州”。

出处 宋·吴礼之《风入松·江景》词:“恬然云水无贪吝,笑腰缠,骑鹤扬州。”

49骑鹤维扬 [ qí hè wéi yáng ]

解释 同“骑鹤上扬州”。

出处 宋·刘克庄《沁园春·七和林卿韵》:“腰钱骑鹤维扬,分表事谁能预测。”

50貂蝉满座 [ diāo chán mǎn zuò ]

解释 貂蝉:汉代侍从官员帽上的装饰物,旧用作达官贵人的代称。旧指官爵多而滥。

出处 《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51冠盖如云 [ guān gài rú yún ]

解释 官员们的礼帽和车篷密集得像一片云层。形容集合会场中官宦士绅聚集得很多。冠:礼帽;盖:车篷。二者借指官吏士绅。

出处 东汉 班固《西都赋》:“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52冠盖相望 [ guān gài xiāng wàng ]

解释 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往来不绝。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四》:“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53黜幽陟明 [ chù yōu zhì míng ]

解释 见“黜陟幽明”。

出处 《宋书·邓琬传》:“孤以不才,任居藩长,大惧宗稷,歼覆待日。故招徒楚郢,飞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庙复安,海昏有绍。”

54骑扬州鹤 [ qí yáng zhōu hè ]

解释 同“骑鹤上扬州”。

55黜陟幽明 [ chù zhì yōu míng ]

解释 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出处 《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56材优干济 [ cái yōu gàn jǐ ]

解释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出处 《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57奇才异能 [ qí cái yì néng ]

解释 奇:少见的;异:特别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出处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58冷面寒铁 [ lěng miàn hán tiě ]

解释 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出处 《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59丙吉问牛 [ bǐng jí wèn niú ]

解释 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60拔葵去织 [ bá kuí qù zhī ]

解释 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逸民》:“濯裘布被,拔葵去织。”

61奋矜之容 [ fèn jīn zhī róng ]

解释 奋:振起,发扬;矜:自以为是;容:容貌,仪容。自以为比别人有能耐的一种骄傲表现。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正名》:“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复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62凤毛济美 [ fèng máo jì měi ]

解释 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你不听见说他们世兄即日也要保道台?真正是凤毛济美,可钦,可敬!”

63骑鹤上扬州 [ qí hè shàng yáng zhōu ]

解释 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出处 南朝梁 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64骑鹤上维扬 [ qí hè shàng wéi yáng ]

解释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出处 宋·孙惟信《阮郎归》:“许谁骑鹤上维扬,温柔和醉乡。”

65骑鹤望扬州 [ qí hè wàng yáng zhōu ]

解释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出处 元·张宇《和李子微村居》:“更求名与利,骑鹤望扬州。”

66骑上扬州鹤 [ qí shàng yáng zhōu hè ]

解释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