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粮食成熟的成语

形容粮食成熟的成语


1五谷丰登 [ wǔ gǔ fēng dēng ]

解释 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梁)、麦、菽(豆)泛指粮食作物;丰登:丰收上场打晒。形容农业丰收年景。

出处 《六韬 龙韬 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2麦穗两歧 [ mài suì liǎng qí ]

解释 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3穰穰满家 [ ráng ráng mǎn jiā ]

解释 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出处 《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4满载而归 [ mǎn zài ér guī ]

解释 满:满满地;载:装载;归:返回。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也作“捆载而归”或“满车而归”。

出处 宋 倪思《经鉏堂杂志》:“里有善干谒者,徒有而出,满载而归,里人无不羡之。”

5弹尽粮绝 [ dàn jìn liáng jué ]

解释 打仗时弹药用完;粮食也吃完了。形容情况困窘;处境危急。

出处 宋 魏了翁《故太府寺丞兼知兴元府利州路安抚郭公墓志铭》:“血战三日夜,矢尽援绝,遂死之。”

6春华秋实 [ chūn huá qiū shí ]

解释 华:古同“花”。春天盛开的花;秋天结的果。比喻文采和德行。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7秋高气爽 [ qiū gāo qì shuǎng ]

解释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出处 唐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8粮尽援绝 [ liáng jìn yuán jué ]

解释 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出处 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9天长日久 [ tiān cháng rì jiǔ ]

解释 时间长,日子久。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天长日久,这等几间小屋子,弄一对大猱头狮子,不时的对吼起来,更不成事!”

10秋风过耳 [ qiū fēng guò ěr ]

解释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11并日而食 [ bìng rì ér shí ]

解释 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郑玄注:“二日用一日食也。”

12不食周粟 [ bù shí zhōu sù ]

解释 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3春花秋月 [ chūn huā qiū yuè ]

解释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 南唐 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4岁丰年稔 [ suì fēng nián rěn ]

解释 稔:庄稼成熟。指农业丰收。亦作“岁稔年丰”。

出处 唐·陆长源《上宰相书》:“今岁丰年稔,谷贱伤农。诚宜出价以敛籴,实太仓之储。”

15家无斗储 [ jiā wú dòu chǔ ]

解释 家里的粮食储备不足一斗。形容生活窘迫。

出处 《晋书·王欢传》:“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16斗米尺布 [ dǒu mǐ chǐ bù ]

解释 指少量的粮食与布匹。

出处 明 袁宏道《碧晖上人修净室引》:“其一余不知名,亦不识面貌,每日以沉湎为工课。凡所得斗米尺布,尽以沽酒。”

17屯粮积草 [ tún liáng jī cǎo ]

解释 储存粮食和草料。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此去有山,名天荡山,山中乃曹操屯粮积草之地。”

18积草屯粮 [ jī cǎo tún liáng ]

解释 储存粮食和草料。

出处 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如今且收兵回营,操军炼士,积草屯粮。”

19积谷防饥 [ jī gǔ fáng jī ]

解释 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人家积谷本防饥,养子还徒被老时。”

20金风送爽 [ jīn fēng sòng shuǎng ]

解释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出处 鲁迅《孔诞祝圣言感》:“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21五谷丰熟 [ wǔ gǔ fēng shú ]

解释 见“五谷丰登”。

出处 《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22一叶知秋 [ yī yè zhī qiū ]

解释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23不食之地 [ bù shí zhī dì ]

解释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24布帛菽粟 [ bù bó shū sù ]

解释 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出处 《宋史 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25不可缺少 [ bù kě quē shǎo ]

解释 必不可少的。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

26时和岁稔 [ shí hé suì rěn ]

解释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出处 《南齐书 王敬则传》:“救民拯弊,莫过减赋。时和岁稔,尚尔虚乏,傥值水旱,宁可熟念?”

27食为民天 [ shí wéi mín tiān ]

解释 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28年丰时稔 [ nián fēng shí rěn ]

解释 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

29岁稔年丰 [ suì rěn nián fēng ]

解释 稔:庄稼成熟。指农业丰收。同“岁丰年稔”。

出处 明 无名氏《十样锦》第四折:“今日个君圣臣贤治,化育的岁稔年丰快。”

30囊漏贮中 [ náng lòu zhù zhōng ]

解释 亦作“囊漏储中”。谓粮食从小器漏入大器,其实并未漏掉。常以喻实际利益并未外流。贮,盛米器,大于囊。

出处 汉·贾谊《新书·春秋》:“汝知小计而不知大计。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弗闻欤?”

31囊漏储中 [ náng lòu chǔ zhōng ]

解释 见“囊漏贮中”。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谚者,直语也……邹鲁公云‘囊漏储中’,皆其类也。”

32贯朽粟腐 [ guàn xiǔ sù fǔ ]

解释 穿钱的绳子朽断,仓库的粮食腐烂。形容富有之极。

出处 《史记·平淮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33秋收冬藏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解释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34飞刍挽粟 [ fēi chú wǎn sù ]

解释 飞: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指迅速运送粮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主父偃传》:“又使天下飞刍挽粟。”

35仓箱可期 [ cāng xiāng kě qī ]

解释 仓:仓库;箱:柜子;期:期待。丰收大有希望。

出处 《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36赍粮藉寇 [ jī liáng jiè kòu ]

解释 赍:资助;藉:同“借”;寇:贼寇。借给敌寇兵器,送给盗贼粮食。比喻做有利于敌人、坏人的事。

出处 《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也。”

37罗掘一空 [ luó jué yī kōng ]

解释 罗:用网捕鸟;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粮食。用尽一切办法,搜括财物殚尽。

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30回:“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没奈何任他所为。”

38红腐贯朽 [ hóng fǔ guàn xiǔ ]

解释 红腐:粮食经久腐坏,颜色变成红赤色。贯朽:穿铜线的绳索因天长日久而朽烂。形容资财充足,钱粮无数。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

39二缶锺惑 [ èr fǒu zhōng huò ]

解释 用两种容量不同的器具来量粮食,怎幺也量不清。比喻标准不一,是非不明。缶、锺:指量器。

出处 《庄子·天地》:“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

40足食足兵 [ zú shí zú bīng ]

解释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出处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41以丰补歉 [ yǐ fēng bǔ qiàn ]

解释 把丰年积余的粮食储备起来,留待灾年歉收时使用。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以丰补歉,很有必要。”

42去食存信 [ qù shí cún xìn ]

解释 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曰:‘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3年丰岁稔 [ nián fēng suì rěn ]

解释 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出处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30回:“所以武后篡位二十余年,年丰岁稔,政治不乱,皆仁杰一人之功也。”

44千仓万箱 [ qiān cāng wàn xiāng ]

解释 形容因年成好,储存的粮食非常多。

出处 《诗经 小雅 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45发棠之请 [ fā táng zhī qǐng ]

解释 发:发放;棠:齐国地名,积谷之处;请:请求。原指孟轲劝请齐王发放棠邑粮食赈济饥民。后指请示赈济。

出处 《孟子·尽心下》:“齐饥,陈瑧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

46践土食毛 [ jiàn tǔ shí máo ]

解释 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出处 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47指囷相赠 [ zhǐ què xiāng zèng ]

解释 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

48粒米狼戾 [ lì mǐ láng lì ]

解释 谷粒撒得满地都是。形容粮食充盈。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乐岁,粒米狼戾。”

49民以食为天 [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

解释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50糠菜半年粮 [ kāng cài bàn nián liáng ]

解释 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出处 刘江《太行风云》:“总是个糠菜半年粮哇,今年可要早动手,多按上两瓮豆叶菜。”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