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迷信的成语

形容不迷信的成语


1实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

解释 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2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解释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为:认为;是:对;正确)。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3除恶务尽 [ chú è wù jìn ]

解释 除:去除;恶:邪恶;指坏人坏事;务:必须;一定。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出处 《尚书 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4叶公好龙 [ yè gōng hào lóng ]

解释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出处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5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解释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6杯弓蛇影 [ bēi gōng shé yǐng ]

解释 ①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②也可用来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弓影杯蛇”。

出处 清 黄遵宪《感事》:“金玦庞凉舍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

7打破常规 [ dǎ pò cháng guī ]

解释 常规:沿袭下来的规矩。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出处 柯岩《汉堡港的变奏》:“甚至连船正停泊在港口、尊严而又自信的十几个老船长也打破常规,开了一条小艇,集体下海去了。”

8不择手段 [ bù zé shǒu duàn ]

解释 择:挑选;选择。不选什么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出处 清 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9疑神疑鬼 [ yí shén yí guǐ ]

解释 形容神经过敏;总是没有根据地胡乱猜疑。

出处 明 徐光启《钦奉明旨条画屯田疏》:“盖妄信流传谓戾气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

10将信将疑 [ jiāng xìn jiāng yí ]

解释 将:又;且。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形容对事物的看法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

出处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之;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11固执己见 [ gù zhí jǐ jiàn ]

解释 固:顽固;执:坚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改变。

出处 《宋史 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12除旧布新 [ chú jiù bù xīn ]

解释 布:安排;展开。废除旧的;建立新的。也作“除旧更新”。

出处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13各式各样 [ gè shì gè yàng ]

解释 谓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

出处 茅盾《子夜》十二:“毒太阳晒得马路上的柏油发软,汽车轮辗过,就印成了各式各样的花纹。”

14半信半疑 [ bàn xìn bàn yí ]

解释 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15深信不疑 [ shēn xìn bù yí ]

解释 非常相信;毫不怀疑。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梦狼》:“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

16满腹疑团 [ mǎn fù yí tuán ]

解释 一肚子弄不清的疑问。指很多弄不清的问题。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归至怡红院中。”

17兴利除弊 [ xīng lì chú bì ]

解释 兴办有利的事情;消除有害的事情。兴:兴办;创办;弊:弊端;害处。

出处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8逢凶化吉 [ féng xiōng huà jí ]

解释 逢:遇到;遭遇。凶:凶险;不幸。化:转化。吉:吉祥;顺利。有迷信的人认为祈求神灵;就能使遭遇到不幸的灾难转化为吉祥;顺利。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2回:“豪杰交游满天下,逢凶化吉天生成。”

19迷途知返 [ mí tú zhī fǎn ]

解释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来。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20顾虑重重 [ gù lǜ chóng chóng ]

解释 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出处 孙犁《文事琐谈》:“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

21破旧立新 [ pò jiù lì xīn ]

解释 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出处 余秋雨《关于嫉妒》:“那也是一个破旧立新两未靠岸的奇异时期,什么怪事都会发生。”

22半信不信 [ bàn xìn bù xìn ]

解释 指不完全相信。

出处 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23破除迷信 [ pò chú mí xìn ]

解释 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出处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

24见神见鬼 [ jiàn shén jiàn guǐ ]

解释 好象看见了鬼神。比喻多疑。

出处 唐 释惠然《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有一般不识好恶秃奴,便即见神见鬼,指东划西。”

25东猜西疑 [ dōng cāi xī yí ]

解释 谓胡乱猜疑。

出处 沙汀《柳永慧》:“当我正在东猜西疑的时候,拖拉机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26疑人疑鬼 [ yí rén yí guǐ ]

解释 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形容非常多疑。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无奈各房的人都是疑人疑鬼的不安静,也添了人坐更,于是更加了好些食用。”

27血光之灾 [ xuè guāng zhī zāi ]

解释 迷信指有被杀的灾祸,。

出处 元 无名氏《盆儿鬼》楔子:“此卦洽谈室一百日内,有血光之灾,只怕躲不过去。”

28牛头马面 [ niú tóu mǎ miàn ]

解释 佛家语;指阎王手下的两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现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出处 《楞严经》:“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

29敢想敢说 [ gǎn xiǎng gǎn shuō ]

解释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

出处 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敢想、敢说也是一种斗争。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

30以售其奸 [ yǐ shòu qí jiān ]

解释 售:销售。用来推行他的奸计。

出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例如张国焘,则利用许多党员的无知以售其奸。”

31翦草除根 [ jiǎn cǎo chú gēn ]

解释 翦:“剪”的异体字;割断;翦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也作“剪草除根”。

出处 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潮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32皇天后土 [ huáng tiān hòu tǔ ]

解释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出处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33狠愎自用 [ hěn bì zì yòng ]

解释 愎:倔强;自用:主观臆断。凶狠顽固,独断专行。

出处 《明史·陆粲传》:“璁狠愎自用,执拗多私。”

34疑神见鬼 [ yí shén jiàn guǐ ]

解释 形容非常多疑。同“疑神疑鬼”。

出处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少见多怪,一点点儿眉毛大的事儿,就疑神见鬼似地!”

35疑鬼疑神 [ yí guǐ yí shén ]

解释 怀疑有神怪,魔鬼。①形容疑心太重,胡乱猜疑。亦作“疑神疑鬼”、“疑人疑鬼”、“疑神见鬼”。②形容事物神秘离奇,令人难以捉摸。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如今安公子正在个疑鬼疑神的时候,遇见了这等一个神出鬼没的脚色。”

36疑三惑四 [ yí sān huò sì ]

解释 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指人多疑。

37因果报应 [ yīn guǒ bào yìng ]

解释 因果:原因和结果。佛教迷信,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出处 唐 慧立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七卷:“唯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

38深闭固拒 [ shēn bì gù jù ]

解释 形容坚决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出处 清 魏源《拟进呈序》:“以金匮石室进呈乙览之书而视同阴谋,深闭固拒。”

39胡为乱信 [ hú wéi luàn xìn ]

解释 为:做,干。胡乱地做事,盲目地迷信。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

40撮土焚香 [ cuō gǔ fén xiāng ]

解释 撮土:用手把土聚拢成堆。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烧香敬神。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