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可比较的成语

形容不可比较的成语


1大相径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解释 径:门外的路;庭:门院里的地;径庭:喻相差还很远。两者大不相同;相差很远甚至完全相反。

出处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2天壤之别 [ tiān rǎng zhī bié ]

解释 天和地;一在极上;另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内篇 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3相提并论 [ xiāng tí bìng lùn ]

解释 相提:相比;相对照;并:一起;并列;论:谈论;对待。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4云泥之别 [ yún ní zhī bié ]

解释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

5不可同日而语 [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

解释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6东拉西扯 [ dōng lā xī chě ]

解释 拉、扯:闲谈。没有明确话题地聊天;也指说话写文章条理紊乱;不紧扣中心议题。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7甘拜下风 [ gān bài xià fēng ]

解释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8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9自惭形秽 [ zì cán xíng huì ]

解释 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容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形体;秽:丑;肮脏;差。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10知难而退 [ zhī nán ér tuì ]

解释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11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

解释 原为禅宗语;原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条理清楚;道理充分;面面俱到。

出处 《续传灯录 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12不可思议 [ bù kě sī yì ]

解释 原是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后形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出处 《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13无与伦比 [ wú yǔ lún bǐ ]

解释 伦:类;同类。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

出处 唐 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14孤立无援 [ gū lì wú yuán ]

解释 孤立: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单独行事;没有援助。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焉耆以中国大丧,遂功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

15大同小异 [ dà tóng xiǎo yì ]

解释 异:差异。大体相同;稍有差异。

出处 庄周《庄子 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16同日而语 [ tóng rì ér yǔ ]

解释 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语:谈论。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17长治久安 [ cháng zhì jiǔ ān ]

解释 治:太平。国家、社会长期太平安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18自愧不如 [ zì kuì bù rú ]

解释 自己惭愧;比不上别人。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

出处 唐 元结《七不如篇序》:“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

19神乎其神 [ shén hū qí shén ]

解释 神:神秘;乎:语气助词;表示感叹;其:那样。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5回:“向日闻得古人有‘袖占一课’之说,真是神乎其神,我只当是神仙所为,凡人不能会的。”

20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释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处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21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22截然不同 [ jié rán bù tóng ]

解释 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

出处 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23千差万别 [ qiān chā wàn bié ]

解释 形容事物各不相同;有许多差别。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遂导师》:“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曰:‘千差万别。’”

24同心协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出处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25举世无双 [ jǔ shì wú shuāng ]

解释 举:全。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形容稀有罕见。

出处 清 钱牧斋《钱牧斋尺牍 答定海县张绍谦》:“治行比憺惟之卓鲁,举世无双。”

26毫无二致 [ háo wú èr zhì ]

解释 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出处 郭沫若《断断集 屈原时代》:“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27霄壤之别 [ xiāo rǎng zhī bié ]

解释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 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21》:“北平久不下雨,比之南方的梅雨天,真有‘霄壤之别’。”

28判若云泥 [ pàn ruò yún ní ]

解释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出处 唐·杜甫《送韦书记赴西安》诗:“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29半斤八两 [ bàn jīn bā liǎng ]

解释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出处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30天渊之别 [ tiān yuān zhī bié ]

解释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 鲁迅《书信集 致曹靖华》:“印在书内之插图,与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渊之别。”

31伯仲之间 [ bó zhòng zhī jiān ]

解释 伯仲:兄弟长幼的顺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们一样。比喻不相上下。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32无可比拟 [ wú kě bǐ nǐ ]

解释 比拟:相比。没有可以相比的。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江陵护国齐月禅师》:“穷外无方,穷内非里,应用万般,无可比拟。”

33天悬地隔 [ tiān xuán dì gé ]

解释 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出处 《南齐书 陆厥传》: “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34天差地别 [ tiān chā dì bié ]

解释 形容差别很大,相差甚远。

35不可捉摸 [ bù kě zhuō mō ]

解释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36自愧弗如 [ zì kuì fú rú ]

解释 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邵九娘》:“妻亦心贤之,然自愧弗如,积惭成忌。”

37迥然不同 [ jiǒng rán bù tóng ]

解释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出处 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38点头称是 [ diǎn tóu chēng shì ]

解释 道:说;是:对。表示赞同。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5回:“高中堂点头称是。”

39胡编乱造 [ hú biān luàn zào ]

解释 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他的小说的失败,并不完全在这结尾上,而在整篇都是胡编乱造。”

40天壤之觉 [ tiān rǎng zhī jué ]

解释 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41自觉形秽 [ zì jué xíng huì ]

解释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42同日而言 [ tóng rì ér yán ]

解释 同“同日而论”。

出处 《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43天堂地狱 [ tiān táng dì yù ]

解释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出处 《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44惭凫企鹤 [ cán fú qǐ hè ]

解释 比喻惭愧自己的短处,羡慕别人的长处。

出处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养气》:“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或惭凫企鹤,沥辞镌思。”

45天冠地屦 [ tiān guān dì jù ]

解释 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46天壤悬隔 [ tiān rǎng xuán gé ]

解释 比喻相差极远或相差极大。

出处 《南齐书·陆厥传》:“一人之思,迟带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47贵人贱己 [ guì rén jiàn jǐ ]

解释 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出处 《礼记·坊记》:“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48风马牛不相及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

解释 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