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一个葫芦的成语

形容一个葫芦的成语


1葫芦依样 [ hú lú yī yàng ]

解释 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2依葫芦画瓢 [ yī hú lú huà piáo ]

解释 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出处 《诗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就会写成:一条搭肩六尺长,劳动一天沾了灰。”

3哑口无言 [ yǎ kǒu wú yán ]

解释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4不言不语 [ bù yán bù yǔ ]

解释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5依样葫芦 [ yī yàng hú lú ]

解释 见“依样画葫芦”。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史阁部,颇有忠心,被马、阮掣肘,却也依样葫芦。”

6就事论事 [ jiù shì lùn shì ]

解释 就:按照。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

出处 宋 杨时《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其善心,而革其非,不止就事论事。”

7闷嘴葫芦 [ mèn zuǐ hú lú ]

解释 不爱说话的人。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生气地对这个不会喝酒,偏要喝酒的闷嘴葫芦讲:‘你可真出息,喝醉了给娘丢脸来啦!’”

8千金一壶 [ qiān jīn yī hú ]

解释 壶:通“瓠”,葫芦。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出处 清·钱谦益《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墓志铭》:“以千金一壶之身,当大厦一木之任。”

9没嘴葫芦 [ méi zuǐ hú lú ]

解释 没有嘴的葫芦。比喻不善言谈或说话很少的人。

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

10掩口葫芦 [ yǎn kǒu hú lú ]

解释 捂着嘴笑。

出处 《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11照葫芦画瓢 [ zhào hú lú huà piáo ]

解释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12依样画葫芦 [ yī yàng huà hú lú ]

解释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13依本画葫芦 [ yī běn huà hú lú ]

解释 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同“依样画葫芦”。

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二:“仲弓却只是据见本子做,只是依本画葫芦。”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