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不发出一点声音的成语

形容不发出一点声音的成语


1万籁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释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种种声响。

出处 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鸦雀无声 [ yā què wú shēng ]

解释 连乌鸦和麻雀的叫声都没有。形容自然环境很静或形容人们默不作声;一声不响。鸦:乌鸦;雀:麻雀。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四卷:“公曰:‘鸦去无声,运何言闻?’”

3夜深人静 [ yè shēn rén jìng ]

解释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4万籁无声 [ wàn lài wú shēng ]

解释 一点声音也没有。多形容自然环境的清静或冷清。

出处 唐 皎然《戛铜碗为龙吟歌》:“遥闻不断在烟杪,万籁无声天境空。”

5寂然无声 [ jì rán wú shēng ]

解释 寂静没有声音。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1卷:“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收了这残盘剩饭,必然聚吃一番,不然,也要收拾家火,为何寂然无声?”

6渺无人烟 [ miǎo wú rén yān ]

解释 一片渺茫,没有人烟

出处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47回:“不上一月,将淮北千里,扫荡个渺无人烟。”

7缄口无言 [ jiān kǒu wú yán ]

解释 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师云:'汝若不会,老僧即缄口无言。'”

8钳口不言 [ qián kǒu bù yán ]

解释 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出处 《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9寂若无人 [ jì ruò wú rén ]

解释 寂:寂静。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笺本·德行下》:“傅茂远泊然静处,不妄交游民,袁司徒第经其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得非名贤。’”

10杳无人迹 [ yǎo wú rén jì ]

解释 见“杳无人迹”。

出处 唐·常沂《灵鬼志·郑绍》:“至明年春,绍复至此,但见红花翠竹,流水青山,杳无人迹。绍乃号恸经日而返。”

11悄然无声 [ qiǎo rán wú shēng ]

解释 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出处 唐 白居易《琵琶行》诗:“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12金人之缄 [ jīn rén zhī jiān ]

解释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出处 《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13无声无息 [ wú shēng wú xī ]

解释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出处 鲁迅《书信集 1047 至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无声无息。”

14充耳不闻 [ chōng ěr bù wén ]

解释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出处 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15一言不发 [ yī yán bù fā ]

解释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16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解释 风已平息;浪已安静。指江河湖海里没风浪;显出一时安闲宁静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复沉静。

出处 宋 杨万里《泊光口》:“风平浪静不生纹,水面浑如镜面新。”

17一声不响 [ yī shēng bù xiǎng ]

解释 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声不响的闪了进来,像猫儿戏蝶一般,擒擒纵纵地把自己搏弄。”

18噤若寒蝉 [ jìn ruò hán chán ]

解释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19不声不响 [ bù shēng bù xiǎng ]

解释 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 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20万马齐喑 [ wàn mǎ qí yīn ]

解释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语。形容死气沉沉的局面。喑:哑;失音。

出处 宋 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21窃窃私语 [ qiè qiè sī yǔ ]

解释 私:私下;背地里。指背着人悄悄地说话。

出处 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时尚窃窃私语,未敢公然言之。”

22默不作声 [ mò bù zuò shēng ]

解释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23鸦默雀静 [ yā mò què jìng ]

解释 默:静默。形容人们或活动场所非常安静。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我因为到了老祖宗那里,鸦默雀静的,问小丫头子们,他又不肯叫我找园里来。”

24低声细语 [ dī shēng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汤阿英在枕边低声细语说了最近的往来,时断时续,还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难为情。”

25轻言细语 [ qīng yán xì yǔ ]

解释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们好像是久别重逢,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和藏在这些轻言细语后边的无限的担心。”

26戛然而止 [ jiá rán ér zhǐ ]

解释 戛然:像声词。声音突然停止。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满场生旦净末,同声一个曲牌,也听不来南腔北调,只觉得如出一口。唱了几套,戛然而止。”

27不声不吭 [ bù shēng bù kēng ]

解释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不声不吭,唿地豁开人,带着一股风直向工程队对部走去。”

28悄无声息 [ qiǎo wú shēng xī ]

解释 悄:静。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4回:“此时再听,就悄无声息了。”

29万籁俱静 [ wàn lài jù jìng ]

解释 籁:古代的一种箫,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静:安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 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漏二下,行踪已绝,万籁俱静。”

30喃喃细语 [ nán nán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北史 隋 房陵王勇传》:“乃向西北奋飞,喃喃细语。”

31呢喃细语 [ ní nán xì yǔ ]

解释 形容小声说话。

出处 《北史 隋 房陵王勇传》:“乃向西北奋飞,喃喃细语。”

32嘀嘀咕咕 [ dí dí gū gū ]

解释 小声说,私下里说。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07回:“他们两个水手在那里嘀嘀咕咕的,两个人交头接耳,不知议论什么事情。”

33寂然不动 [ jì rán bù dòng ]

解释 寂:寂静。寂静无声,一点动静都没有。

出处 《周易·系辞下》:“《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34剑头一吷 [ jiàn tóu yī xuè ]

解释 剑头:指剑环头小孔;吷:象声词,形容声音微小。比喻言论无足轻重。

出处 庄周《庄子 则阳》:“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35寂若死灰 [ jì ruò sǐ huī ]

解释 寂:静悄悄,没有声音。一点声响也没有,像死灰一般的寂静。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7卷:“志心者,始终运意,行坐动形,寂若死灰,同于枯木,灭诸想念,唯一而已。”

36齰舌缄唇 [ jiāo shé jiān chún ]

解释 咬舌闭口。形容闭口不言。

37斩关夺隘 [ zhǎn guān duó ài ]

解释 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出处 刘伯承《回顾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

38大音希声 [ dà yīn xī shēng ]

解释 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出处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