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故事情节精彩的成语

形容故事情节精彩的成语


1引人入胜 [ yǐn rén rù shèng ]

解释 胜:引人进入佳境。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出处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2妙趣横生 [ miào qù héng shēng ]

解释 横生:层现迭出。美妙动人的意趣;时时迸发;处处充溢。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意趣。

出处 秦牧《艺海拾贝 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者笔下妙趣横生,他们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譬喻。”

3扣人心弦 [ kòu rén xīn xián ]

解释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出处 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4深入浅出 [ shēn rù qiǎn chū ]

解释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出处 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虽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

5身临其境 [ shēn lín qí jìng ]

解释 身:亲身;临:到;其:那个;境:环境;地方。亲身到过那个地方。

出处 明 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历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6精妙绝伦 [ jīng miào jué lún ]

解释 绝伦:没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无与伦比。形容极为精妙。

出处 宋 周密《武林旧事 灯品》:“灯只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

7文不加点 [ wén bù jiā diǎn ]

解释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处 汉 张衡《文士传》:“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8字字珠玑 [ zì zì zhū jī ]

解释 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比喻谈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珠玑:珠子。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9空前绝后 [ kōng qián jué hòu ]

解释 空:空白;绝:断绝。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指从古到今非常突出;独一无二的事物。

出处 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 男服从军》:“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诗歌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

10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11有声有色 [ yǒu shēng yǒu sè ]

解释 既有声音;又有色泽。形容表演或说话十分生动、精彩。

出处 宋 汪藻《浮溪集 翠微堂记》:“其意从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12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13数不胜数 [ shǔ bù shèng shǔ ]

解释 数:计算;胜:尽。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出处 《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14豁然开朗 [ huò rán kāi lǎng ]

解释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出处 晋 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5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16罄竹难书 [ qìng zhú nán shū ]

解释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出处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17绘声绘色 [ huì shēng huì sè ]

解释 绘:指绘;描摹。形容讲述或描写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动、逼真。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绘声绘影,能令阅者拍案叫绝。”

18眼花缭乱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解释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19爱不释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释 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出处 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20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解释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出处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21无与伦比 [ wú yǔ lún bǐ ]

解释 伦:类;同类。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

出处 唐 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22循循善诱 [ xún xún shàn yòu ]

解释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指。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3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

解释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24赞不绝口 [ zàn bù jué kǒu ]

解释 赞:称赞;绝:停。不住口地称赞。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25不计其数 [ bù jì qí shù ]

解释 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26一气呵成 [ yī qì hē chéng ]

解释 呵:呼气。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27白面书生 [ bái miàn shū shēng ]

解释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出处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28开天辟地 [ kāi tiān pì dì ]

解释 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出处 《隋书 音乐志中》:“开天辟地,峻岳夷海。”

29惟妙惟肖 [ wéi miào wéi xiào ]

解释 形容描写或摹仿得非常逼真、传神。惟:语气助词。

出处 宋 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30浩如烟海 [ hào rú yān hǎi ]

解释 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出处 宋 司马光《进表》:“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摘幽隐,枝计毫厘。”

31津津有味 [ jīn jīn yǒu wèi ]

解释 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出处 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32气势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释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

出处 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33歌舞升平 [ gē wǔ shēng píng ]

解释 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出处 元 陆文圭《词源>跋》:“淳祐、景定间,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居生处乐,不知老之将至。”

34才华横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解释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文艺书画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或充满了才华。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35引经据典 [ yǐn jīng jù diǎn ]

解释 引;援解;引用;经:经书;据:依据;典:典籍。引用经典著作作为立论的依据。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36一波三折 [ yī bō sān zhé ]

解释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出处 《宣和书谱 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37娓娓动听 [ wěi wěi dòng tīng ]

解释 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出处 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38妙语连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解释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39博览群书 [ bó lǎn qún shū ]

解释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出处 《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40丝丝入扣 [ sī sī rù kòu ]

解释 每条丝线都从筘齿中穿过。比喻文章、艺术表演等细密合拍。扣:织绸的筘;丝丝:每一根丝。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此为丝丝入扣:‘暗中抛索,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近者辄被风引回也。’”

41焚书坑儒 [ fén shū kēng rú ]

解释 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出处 汉 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42沁人心脾 [ qìn rén xīn pí ]

解释 沁:渗入;心脾:指人的心脏喻指内心。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畅。多用于比喻文艺作品或乐曲清新、爽朗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出处 清 王士禛《带经诗话》:“予谓五六句最沁人心脾。”

43目不暇接 [ mù bù xiá jiē ]

解释 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出处 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

44书香门第 [ shū xiāng mén dì ]

解释 书香: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45回味无穷 [ huí wèi wú qióng ]

解释 回味:吃过好的食物以后的余味;指从回忆中体会到的意味;穷:穷尽。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也比喻读过含意深长的文艺作品后;体会到无限的意趣。

出处 宋 王禹偁《小畜集 卷六 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46著作等身 [ zhù zuò děng shēn ]

解释 著作跟身材一样高(等:相等)。形容著作十分丰富。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47赞叹不已 [ zàn tàn bù yǐ ]

解释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

48活灵活现 [ huó líng huó xiàn ]

解释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出处 郁达夫《皋亭山》:“凡此种种,以及香灰疗病,娘娘托梦等最近的奇迹,他们都说得活灵活现。”

49绝无仅有 [ jué wú jǐn yǒu ]

解释 绝:绝对;仅:只。只有这一个;此外不会再有。形容极其少有。

出处 宋 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50知书达礼 [ zhī shū dá lǐ ]

解释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 《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51琴棋书画 [ qín qí shū huà ]

解释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52百读不厌 [ bǎi dú bú yàn ]

解释 厌:厌烦;厌倦。反复阅读也不感到厌倦。形容诗文含义精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出处 宋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53动人心弦 [ dòng rén xīn xián ]

解释 动人:感动人;心弦:指受感动而引起共鸣的思想感情。形容非常动人。

出处 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

54奋笔疾书 [ fèn bǐ jí shū ]

解释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出处 宋 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55妙笔生花 [ miào bǐ shēng huā ]

解释 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 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56磬竹难书 [ qìng zhú nán shū ]

解释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出处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57书不尽言 [ shū bù jìn yán ]

解释 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 《周易 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58映雪读书 [ yìng xuě dú shū ]

解释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 《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59笔头生花 [ bǐ tóu shēng huā ]

解释 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亦作“笔底生花”、“笔下生花”。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60两脚书橱 [ liǎng jiǎo shū chú ]

解释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出处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61夸大其辞 [ kuā dà qí cí ]

解释 见“夸大其词”。

出处 孙犁《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我从来不好夸大其辞。”

62活龙活现 [ huó lóng huó xiàn ]

解释 龙:古代传说的一种灵怪动物。指像活的龙出现一样。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63世代书香 [ shì dài shū xiāng ]

解释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64知书明理 [ zhī shū míng lǐ ]

解释 有才学,懂礼仪。

出处 老舍《骆驼样子》:“仿佛谁都是混帐,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

65书香世家 [ shū xiāng shì jiā ]

解释 同“书香门第”。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三章:“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

66一介书生 [ yī jiè shū shēng ]

解释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67书香人家 [ shū xiāng rén jiā ]

解释 同“书香门第”。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原来是个仕宦书香人家,怪不的他得夫人那样明理。”

68胡编乱造 [ hú biān luàn zào ]

解释 没有根据、不合情理地胡乱编造。

出处 孙犁《小说杂谈》:“他的小说的失败,并不完全在这结尾上,而在整篇都是胡编乱造。”

69回肠荡气 [ huí cháng dàng qì ]

解释 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耐人寻味。

出处 清 龚自珍《夜坐》:“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70震古烁今 [ zhèn gǔ shuò jīn ]

解释 烁:光亮的样子。震动古代,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非常伟大。

出处 清 谭嗣同《仁学》:“称震古烁今之仁政焉。”

71书声琅琅 [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

解释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72书声朗朗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

解释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73四书五经 [ sì shū wǔ jīng ]

解释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 汉 班固《白虎通 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 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74图文并茂 [ tú wén bìng mào ]

解释 指书刊中的文字流畅,插图丰富精美。

出处 王朔《修改后发表》:“我始终认为贵刊是国内的一流刊物,图文并茂,趣味高雅,是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性结合的比较突出的好刊物。”

75书通二酉 [ shū tōng èr yǒu ]

解释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出处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76知书知礼 [ zhī shū zhī lǐ ]

解释 有才学,懂礼仪。

出处 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77书读五车 [ shū dú wǔ jū ]

解释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78罄笔难书 [ qìng bǐ nán shū ]

解释 罄:尽,完。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那真是罄笔难书。”

79枕经籍书 [ zhěn jīng jí shū ]

解释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出处 《文选·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吕向注:“枕经典而卧,铺诗书而居也。”

80书不尽意 [ shū bù jìn yì ]

解释 犹书不尽言。

出处 《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81书不释手 [ shū bù shì shǒu ]

解释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出处 《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82寄雁传书 [ jì yàn chuán shū ]

解释 谓传递书信。

出处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83名闻天下 [ míng wén tiān xià ]

解释 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 《北齐书·魏收传》:“功业显著,名闻天下。”

84书香门户 [ shū xiāng mén hù ]

解释 见“书香门第”。

出处 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85郢书燕说 [ yǐng shū yàn yuè ]

解释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86黄耳传书 [ huáng ěr chuán shū ]

解释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87书空咄咄 [ shū kōng duō duō ]

解释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出处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88书画卯酉 [ shū huà mǎo yǒu ]

解释 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依旧每日县中书画卯酉,听候差使。”

89丹书白马 [ dān shū bái mǎ ]

解释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出处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90临池学书 [ lín chí xué shū ]

解释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处 《晋书 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91意犹未尽 [ yì yóu wèi jìn ]

解释 犹:还。指还没有尽兴。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但是梁生宝意犹未尽,话还没有说完。”

92虫书鸟篆 [ chóng shū niǎo zhuàn ]

解释 书:字体。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0回:“巡捕传进一个洋式片子来,上面写着虫书鸟篆,说有位洋老爷拜会大人。”

93言简意深 [ yán jiǎn yì shēn ]

解释 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出处 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

94读书三到 [ dú shū sān dào ]

解释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95书囊无底 [ shū náng wú dǐ ]

解释 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出处 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96殷浩书空 [ yīn hào shū kōng ]

解释 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97然荻读书 [ rán dí dú shū ]

解释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98弃书捐剑 [ qì shū juān jiàn ]

解释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99飘零书剑 [ piāo líng shū jiàn ]

解释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如今虽是飘零书剑,家里也还有一百亩田,三四带房子住着。”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