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人风趣幽默的成语

形容人风趣幽默的成语


1声东击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解释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出处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2妙趣横生 [ miào qù héng shēng ]

解释 横生:层现迭出。美妙动人的意趣;时时迸发;处处充溢。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意趣。

出处 秦牧《艺海拾贝 艺术力量和文笔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者笔下妙趣横生,他们借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譬喻。”

3谈笑风生 [ tán xiào fēng shēng ]

解释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

出处 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4指桑骂槐 [ zhǐ sāng mà huái ]

解释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骂乙。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5绵里藏针 [ mián lǐ cáng zhēn ]

解释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

6妙语连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解释 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7笑里藏刀 [ xiào lǐ cáng dāo ]

解释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出处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8抛砖引玉 [ pāo zhuān yǐn yù ]

解释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9贻人口实 [ yí rén kǒu shí ]

解释 贻:给;口实:话柄;即可让人利用的口实。指做事说话不小心;给人留下话柄。

出处 清 唐才常《上欧阳中鹄书》:“安得有此巨款?如此事果成,必贻人口实。”

10涉笔成趣 [ shè bǐ chéng qù ]

解释 涉笔:动笔;趣:意味;意趣。一动笔就趣味盎然。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00回:“读了些四库奇书,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余闲,涉笔成趣,每于长夏余冬,灯前月夕,以文为戏,年复一年,编出《镜花缘》一百回。”

11别有风趣 [ bié yǒu fēng qù ]

解释 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调或趣味。

出处 清·周亮工《读画录·张损之》:“损之此幅,别有风趣,反恐清言未必臻此。”

12饶有风趣 [ ráo yǒu fēng qù ]

解释 很有风趣。

出处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1章:“韩燕来觉着山地里春天不但来得早,而且饶有风趣。”

13谈论风生 [ tán lùn fēng shēng ]

解释 言谈议论活跃,有风趣。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生素豪,谈论风生,孝儿亦倜傥。”

14风趣横生 [ fēng qù héng shēng ]

解释 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5回:“这样风趣横生的事,只有请笑庵自讲最妙。”

15论议风生 [ lùn yì fēng shēng ]

解释 谈论得极其生动而又风趣。

出处 《宋史 陈亮传》:“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16谈吐生风 [ tán tǔ shēng fēng ]

解释 谈话机敏风趣。

出处 清·王韬《淞滨琐话·田荔裳》:“则其人殊魁梧俊伟,谈吐生风。”

17插科打诨 [ chā kē dǎ hùn ]

解释 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

出处 明 高明《琵琶记 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18妙语解颐 [ miào yǔ jiě yí ]

解释 解颐:开颜而笑。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出处 《汉书 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19一命鸣呼 [ yī mìng míng hū ]

解释 指死亡。常含幽默诙谐意味。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又过半年,忽然刘二感天行时气,头疼发热。正是:‘福无双至从来有,祸不单行自古闻。’害了六七日,一命呜呼,已归泉下。”

20抹月秕风 [ mǒ yuè pī fēng ]

解释 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

出处 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

21口谐辞给 [ kǒu xié cí gěi ]

解释 谓言辞诙谐敏捷。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22亦庄亦谐 [ yì zhuāng yì xié ]

解释 形容既严肃又风趣。

出处 茅盾《为恢复刊名作》:“亦庄亦谐潇洒,百花齐放争荣。”

23滔滔不绝 [ tāo tāo bù jué ]

解释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出处 五代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24花言巧语 [ huā yán qiǎo yǔ ]

解释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25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26哄堂大笑 [ hōng táng dà xiào ]

解释 指满屋子人一起大笑起来。

出处 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

27百无聊赖 [ bǎi wú liáo lài ]

解释 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凭借;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意思。指精神无所寄托。

出处 傅専《阁夜》诗:“百无聊赖作词人,尽许闲愁集一身。”

28千变万化 [ qiān biàn wàn huà ]

解释 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变万化而不穷。”

29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解释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30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解释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31淡而无味 [ dàn ér wú wèi ]

解释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辑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无味,然做时却自有可乐。”

32妙不可言 [ miào bù kě yán ]

解释 妙:美妙、巧妙;言:说。美妙得不能用言语表。

出处 晋 郭璞《江赋》:“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33层出不穷 [ céng chū bù qióng ]

解释 层:重复;层出:重复地出现;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有时喻指事物变幻之快。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二》:“天下之巧,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岂一端所可尽乎?”

34忍俊不禁 [ rěn jùn bù jīn ]

解释 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出处 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35捧腹大笑 [ pěng fù dà xiào ]

解释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亦作“捧腹大喜”。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36枯燥无味 [ kū zào wú wèi ]

解释 单调呆板;毫无趣味。

出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37津津有味 [ jīn jīn yǒu wèi ]

解释 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出处 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38相得益彰 [ xiāng dé yì zhāng ]

解释 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出处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39郁郁寡欢 [ yù yù guǎ huān ]

解释 郁郁:忧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心里发愁;少言少语;闷闷不乐。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九章》:“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40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解释 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41莫衷一是 [ mò zhōng yī shì ]

解释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42相映成趣 [ xiāng yìng chéng qù ]

解释 相映:对照;趣:兴味。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出处 朱自清《“子夜”》:“写冯云卿等三人作公债而失败,那不过点缀点缀,取其与吴赵两巨头相映成趣,觉得热闹些。”

43口齿伶俐 [ kǒu chǐ líng lì ]

解释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44众口纷纭 [ zhòng kǒu fēn yún ]

解释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君无二心,妾岂不知?但众口纷纭,恐不免秋扇之捐。”

45奥妙无穷 [ ào miào wú qióng ]

解释 奥:深奥。指其中不容易被人知道而又奇妙有趣之处极多。

出处 杨成武:《层层火阵烧野牛》:“化装袭击的运用奥妙无穷……有时化装日军袭击伪军,有时化装伪军袭击日军。”

46没精打彩 [ méi jīng dǎ cǎi ]

解释 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好没意思的。”

47俐齿伶牙 [ lì chǐ líng yá ]

解释 能说会道。

出处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俐齿伶牙。”

48有说有笑 [ yǒu shuō yǒu xiào ]

解释 连说带笑。形容十分欢快。

出处 清 吴趼人《情变》第五回:“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

49能言善辩 [ néng yán shàn biàn ]

解释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50说短论长 [ shuō duǎn lùn cháng ]

解释 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出处 汉 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51能言巧辩 [ néng yán qiǎo biàn ]

解释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出处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52利齿能牙 [ lì chǐ néng yá ]

解释 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出处 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这妮子使着呵,早妆聋做哑。泼贱才,堪人骂,再休来利齿能牙。”

53贻笑大方 [ yí xiào dà fāng ]

解释 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泛指有某种专长的人。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人笑话。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4口如悬河 [ kǒu rú xuán hé ]

解释 见“口若悬河”。

出处 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55令人捧腹 [ lìng rén pěng fǔ ]

解释 捧腹:捂着肚子。让人捂着肚子。形容笑得很厉害。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九回:“要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56悬河泻水 [ xuán hé xiè shuǐ ]

解释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出处 《晋书 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57能说惯道 [ néng shuō guàn dào ]

解释 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讲话。

出处 明 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三折:“但熟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58口似悬河 [ kǒu sì xuán hé ]

解释 见“口若悬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59伶牙利齿 [ líng yá lì chǐ ]

解释 伶:聪明,乖巧;利:流利,锋利。口齿流利。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袭人本来老实,不是伶牙利齿的人,薛姨妈说一句,他应一句。”

60会道能说 [ huì dào néng shuō ]

解释 形容很会讲话。同“能说会道”。

出处 明 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但熟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61前俯后仰 [ qián fǔ hòu yǎng ]

解释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出处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手臂一推一拉,腰肢前俯后仰,尖削的船头就切着浪水。”

62大公至正 [ dà gōng zhì zhèng ]

解释 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63利齿伶牙 [ lì chǐ líng yá ]

解释 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出处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64打牙犯嘴 [ dǎ yá fàn zuǐ ]

解释 比喻乱开玩笑。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越发在人前花哨起来,常和众人打牙配嘴,全无忌惮。”

65出言成章 [ chū yán chéng zhāng ]

解释 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66令人吃惊 [ lìng rén chī jīng ]

解释 让人感到惊讶。

出处 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67个中妙趣 [ gè zhōng miào qù ]

解释 个中:其中;妙:美妙,奇妙;趣:情趣。其中的奥妙之处和情趣。

出处 宋·陆游《剑南诗稿·十一·对酒二首》:“个中妙趣谁堪语,最是初醮未醉时。”

68聪明睿智 [ cōng míng ruì zhì ]

解释 聪明:天资高,智力发达。睿智:智能,英明而有远见。天资高,有智能,有远见。亦作“聪明睿哲”、“聪明睿达”。

出处 《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69论辩风生 [ lùn biàn fēng shēng ]

解释 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

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张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

70议论风生 [ yì lùn fēng shēng ]

解释 形容谈论广泛、生动而又风趣。

出处 宋王暐《道山清话》:“韩持国为人凝严方重,每兄弟聚话,玉汝、子华议论风生,持国未尝有一言。”

71满舌生花 [ mǎn shé shēng huā ]

解释 比喻能说会道。

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2回:“锦囊形容水夫人,能令玉麟发想,变男为女作妾,以听其言语,真词令妙品,满舌生花者。”

72好语如珠 [ hǎo yǔ rú zhū ]

解释 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出处 宋·苏轼《次韵答子由》诗:“好语如珠串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73发科打趣 [ fā kē dǎ qù ]

解释 科:古戏曲用语;打趣:用诙谐的言语凑趣助兴。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或拿人开玩笑。

出处 清·颐琐《黄绣球》第15回:“那稿子是同黄通理大家参酌,中间也有发科打趣的处在。”

74别饶风致 [ bié ráo fēng zhì ]

解释 别有一番风趣。

75出语成章 [ chū yǔ chéng zhāng ]

解释 见“出口成章”。

出处 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玄奘精通汉梵文,又深探佛学,译经出语成章,笔人随写,即可披玩。”

76一时戏言 [ yī shí xì yán ]

解释 偶然开玩笑的话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这话虽然有的,止不过一时戏言,难道奴家终身之事,只在两局棋上结果了不成!”

77谑近于虐 [ xuè jìn yú nüè ]

解释 谑:开玩笑;虐:侵害,伤害。开玩笑近于伤害人。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这番比喻虽谑近于虐,却非深知此中甘苦者道不出来。”

78抓尖要强 [ zhuā jiān yào qiáng ]

解释 指争强好胜,爱出风头。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天天打扮的像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79妆聋做哑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解释 假装耳聋口哑,故意不理睬。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80好语似珠 [ hǎo yǔ sì zhū ]

解释 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出处 宋 苏轼《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81议论风发 [ yì lùn fēng fā ]

解释 形容谈论广泛、生动而又风趣。

出处 元戴良《申屠先生墓志铭》序:“平居议论风发,品藻古今人物,亹亹不能休,座客闻之,率为之夺气。”

82辨若悬河 [ biàn ruò xuán hé ]

解释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出处 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邹枚,方驾陆谢。”

83谑而不虐 [ xuè ér bù nüè ]

解释 谑:开玩笑。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

出处 《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矣。”

84辨如悬河 [ biàn rú xuán hé ]

解释 辨,通“辩”。犹言口若悬河。

出处 金 王若虚《后序》:“故士有读书万卷,辨如悬河,而不免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

85能牙利齿 [ néng yá lì chǐ ]

解释 指能说会道,善于辞令。

86隽言妙语 [ jùn yán miào yǔ ]

解释 指才智过人,语言幽默。

87妙语惊人 [ miào yǔ jīng rén ]

解释 妙语:有深意或动听的语言。绝妙动听的语言令人吃惊。

88妙语解烦 [ miào yǔ jiě fán ]

解释 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出处 《汉书·匡衡传》:“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89叱石成羊 [ chì shí chéng yáng ]

解释 一声呼喊,居然使石头变成了羊。比喻神奇的事情。

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指鹿为马,秦赵高之欺主;叱石成羊,黄初平之得仙。”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