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学生自律的成语

形容学生自律的成语


1严于律己 [ yán yú lǜ jǐ ]

解释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作“严以律己”。

出处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2奉公守法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释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3克己复礼 [ kè jǐ fù lǐ ]

解释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4一介不取 [ yī jiè bù qǔ ]

解释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5克己慎行 [ kè jǐ shèn xí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出处 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6奉公正己 [ fèng gōng zhèng jǐ ]

解释 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 《魏书 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7按行自抑 [ àn xíng zì yì ]

解释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出处 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8立身行己 [ lì shēn xíng jǐ ]

解释 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出处 《北史·柳虬传》:“机立身行己,本以宽雅流誉,至于登朝正色,可谓不违直道。”

9一尘不染 [ yī chén bù rǎn ]

解释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出处 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10两袖清风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释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11放荡不羁 [ fàng dàng bù jī ]

解释 放荡:不受约束或行为不检点;羁:约束。形容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出处 晋 王隐《晋书 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12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解释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出处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13大公无私 [ dà gōng wú sī ]

解释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14夜以继日 [ yè yǐ jì rì ]

解释 以:用;拿;继:继续连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地工作。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15通宵达旦 [ tōng xiāo dá dàn ]

解释 整整一夜到天亮。通宵:整夜;达:到;旦:天亮。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16自食其力 [ zì shí qí lì ]

解释 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17铁面无私 [ tiě miàn wú sī ]

解释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18廉洁奉公 [ lián jié fèng gōng ]

解释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贪污;不受贿;一心为公。

出处 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19清心寡欲 [ qīng xīn guǎ yù ]

解释 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出处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我奉师父法旨,着你清心寡欲,受戒持斋,不许凡心动。”

20安分守己 [ ān fèn shǒu jǐ ]

解释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出处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21孜孜不倦 [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出处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2夙兴夜寐 [ sù xīng yè mèi ]

解释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出处 《诗经 卫风 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3克己奉公 [ kè jǐ fèng gōng ]

解释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24闭门思过 [ bì mén sī guò ]

解释 思:思索;反省;过:过失;错误。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

出处 宋 徐铉《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聊以为报》:“闭门思过谢来客,知恩省分宽离忧。”

25守法奉公 [ shǒu fǎ fèng gōng ]

解释 守:遵守。遵守法令,奉行公事。

出处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常则要守法奉公理遮民,屏邪除佞进忠良。”

26公正无私 [ gōng zhèng wú sī ]

解释 公道正直;没有私心。

出处 荀况《荀子 赋》:“公正无私,反见从横。”

27公而忘私 [ gōng ér wàng sī ]

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出处 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28勤学苦练 [ qín xué kǔ liàn ]

解释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出处 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29宵衣旰食 [ xiāo yī gàn shí ]

解释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出处 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30清夜扪心 [ qīng yè mén xīn ]

解释 深夜不眠;进行反省。

出处 明 茅维《闹门神》:“倘清夜扪心,原无芥蒂。”

31秉公无私 [ bǐng gōng wú sī ]

解释 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32自律甚严 [ zì lǜ shèn yán ]

解释 自律:自己约束自己。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

出处 《金史·杨云翼传》:“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

33反求诸己 [ fǎn qiú zhū jǐ ]

解释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34恪守不渝 [ kè shǒu bù yú ]

解释 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35复礼克己 [ fù lǐ kè jǐ ]

解释 克:克制,约束;克己:约束自己。指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出处 《晋书·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复礼克己。”

36晨兢夕厉 [ chén jīng xī lì ]

解释 谓终日勤勉谨慎。

出处 《宋书·袁粲传》:“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晨兢夕厉,每恻于怀。”

37防意如城 [ fáng yì rú chéng ]

解释 意:心思,指私欲。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

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守口如瓶》:“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

38鞭驽策蹇 [ biān nú cè jiǎn ]

解释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出处 明 张居正《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于兹,而今始克就,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