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全国的成语

形容全国的成语


1国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解释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出处 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2地大物博 [ dì dà wù bó ]

解释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3锦绣河山 [ jǐn xiù hé shān ]

解释 像锦绣一样美丽无比的祖国河山。形容美好的国土。

出处 唐 杜甫《清明二首》:“秦城数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4赤县神州 [ chì xiàn shén zhōu ]

解释 中国的别称。

出处 金 元好问《四哀诗 李钦叔》:“赤县神州坐陆沉,金汤非粟祸侵寻。”

5江山如画 [ jiāng shān rú huà ]

解释 江山:山河;常指国土。山河美如图画。

出处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6一望无际 [ yí wàng wú jì ]

解释 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

出处 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7波澜壮阔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释 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

出处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

8欣欣向荣 [ xīn xīn xiàng róng ]

解释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荣:茂盛。

出处 晋 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独一无二 [ dú yī wú èr ]

解释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处 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10新陈代谢 [ xīn chén dài xiè ]

解释 原指生物体经常地、不断地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现比喻新生事物代替衰亡的旧事物。陈:陈旧的;代:更换;谢:衰亡。

出处 郭沫若《少年时代 黑猫》:“辛亥革命以后,因宦海中起了新陈代谢的宏波,于是政法风更成了狂风。”

11强人所难 [ qiǎng rén suǒ nán ]

解释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12天涯海角 [ tiān yá hǎi jiǎo ]

解释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出处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13五湖四海 [ wǔ hú sì hǎi ]

解释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处 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14山清水秀 [ shān qīng shuǐ xiù ]

解释 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15繁荣昌盛 [ fán róng chāng shèng ]

解释 繁荣:原指草木枝叶;花朵茂盛;引申为事物蓬勃发展;昌盛:兴旺;兴盛。形容国家或事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景象。

出处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16繁荣富强 [ fán róng fù qiáng ]

解释 繁荣:(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兴盛;富强:(国家)生产丰富;力量强大。形容国家兴旺发达;富足强大。

出处 峻青《壮志录》:“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17天下太平 [ tiān xià tài píng ]

解释 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形容社会安定;秩序良好。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18天下大乱 [ tiān xià dà luàn ]

解释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出处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19名山大川 [ míng shān dà chuān ]

解释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出处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20千山万水 [ qiān shān wàn shuǐ ]

解释 形容山水很多。比喻路途艰险、遥远。

出处 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21动荡不安 [ dòng dàng bù ān ]

解释 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出处 欧阳山《三家巷》第十八章:“他和陈文婷谈起,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乐观的。”

22舍我其谁 [ shě wǒ qí shuí ]

解释 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3蒸蒸日上 [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

解释 蒸蒸: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24湖光山色 [ hú guāng shān sè ]

解释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出处 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25变化无穷 [ biàn huà wú qióng ]

解释 穷:尽;完;结束。变化多种多样;没有止境。

出处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26气壮山河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解释 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

出处 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27炎黄子孙 [ yán huáng zǐ sūn ]

解释 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出处 王朔《浮出海面》:“我和她对视一会儿,承认:‘那倒也是,炎黄子孙嘛。’”

28东西南北 [ dōng xī nán běi ]

解释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29海外奇谈 [ hǎi wài qí tán ]

解释 海外:指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山海经》中有部分内容记叙海外各国的异人怪物;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后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说法或外国的奇异小说。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30绿水青山 [ lǜ shuǐ qīng shān ]

解释 泛称美好山河。

出处 元 马致远《拨不断》曲:“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

31三山五岳 [ sān shān wǔ yuè ]

解释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出处 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32学贯中西 [ xué guàn zhōng xī ]

解释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33中西合璧 [ zhōng xī hé bì ]

解释 璧:古代玉器。指兼有中国和外国优点的事物。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这边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萨坐在右首,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

34山明水秀 [ shān míng shuǐ xiù ]

解释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35山南海北 [ shān nán hǎi běi ]

解释 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36天南海北 [ tiān nán hǎi běi ]

解释 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出处 杨朔《熔炉》:“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一经他教育改造,都能脱胎换骨。”

37四海鼎沸 [ sì hǎi dǐng fèi ]

解释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出处 《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38海内无双 [ hǎi nèi wú shuāng ]

解释 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39衣钵相传 [ yī bō xiāng chuán ]

解释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出处 《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40九州四海 [ jiǔ zhōu sì hǎi ]

解释 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出处 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41中外合璧 [ zhōng wài hé bì ]

解释 中西合璧。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42大江南北 [ dà jiāng nán běi ]

解释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25回:“目今大江南北,盗贼蜂起,江淮之地,十去其五;河南、河北,或复或失,不得安宁。”

43水秀山明 [ shuǐ xiù shān míng ]

解释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 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44江山如故 [ jiāng shān rú gù ]

解释 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出处 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

45山光水色 [ shān guāng shuǐ sè ]

解释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出处 唐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46普天率土 [ pǔ tiān shuài tǔ ]

解释 普天:整个天下;率土:指四海之内。指全中国或全世界。

出处 《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47神州赤县 [ shén zhōu chì xiàn ]

解释 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唐刘禹锡《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书》:“盖神州赤县,尊有所厌,非他土之比。”后遂以“赤县神州”或“神州赤县”为中国的别称。

出处 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48万岁千秋 [ wàn suì qiān qiū ]

解释 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亦作“千秋万岁”。

出处 《战国策 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此乐矣?’”

49含宫咀徵 [ hán gōng jǔ zhēng ]

解释 “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徵”。

出处 景耀月《长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谋,含宫咀徵何悠悠!”

50生生不息 [ shēng shēng bù xī ]

解释 不断地生长、繁殖。

51巴山蜀水 [ bā shān shǔ shuǐ ]

解释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52含商咀徵 [ hán shāng jǔ zhēng ]

解释 “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宫咀徵”。

出处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之一:“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履飒沓纨袖飞。”

53率土之滨 [ shuài tǔ zhī bīn ]

解释 沿着王土的边涯。犹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内。

出处 《诗经 小雅 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宋 王禹偁《谢历日表》:“臣闻天道无私,所以运行寒暑,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时,聿令率土之滨,共乐同文之化。”

54江天一色 [ jiāng tiān yī sè ]

解释 形容江面宽阔,水天相接。

出处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55平治天下 [ píng zhì tiān xià ]

解释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56含宫咀征 [ hán gōng jǔ zhēng ]

解释 见“含商咀征”。

57扬名四海 [ yáng míng sì hǎi ]

解释 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58含商咀征 [ hán shāng jǔ zhēng ]

解释 亦作“含宫咀征”。谓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

59三槐九棘 [ sān huái jiǔ jí ]

解释 《周礼 秋官 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

出处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

60江河行地 [ jiāng hé xíng dì ]

解释 长江大河永远地在地上流动。比喻事情明显;无所置疑;颠扑不破。

出处 清 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

61神州陆沉 [ shén zhōu lù chén ]

解释 神州:指中国;陆沉:陆地无水而沉。中国大陆沉沦。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62生生不已 [ shēng shēng bù yǐ ]

解释 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63一匡天下 [ yī kuāng tiān xià ]

解释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出处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64栎阳雨金 [ lì yáng yǔ jīn ]

解释 《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后因以“栎阳雨金”喻意外的恩赐。

出处 《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

65化外之民 [ huà wài zhī mín ]

解释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出处 《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66九洲四海 [ jiǔ zhōu sì hǎi ]

解释 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

出处 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