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看到本质的成语

形容看到本质的成语


1一目了然 [ yī mù liǎo rán ]

解释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2一针见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解释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郭玉传》:“一针即瘥。”

3因地制宜 [ yīn dì zhì yí ]

解释 因:随顺;制:制定;规定;宜:适当;合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4拨乱反正 [ bō luàn fǎn zhèng ]

解释 拨:治理;乱:指乱世;反:回复;正:正常。指整顿混乱局面;使秩序恢复正常。现在也指纠正错误;恢复正确的事理。

出处 《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东汉 班固《汉书 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5去伪存真 [ qù wěi cún zhēn ]

解释 去:除掉。伪:虚假。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

6去粗取精 [ qù cū qǔ jīng ]

解释 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出处 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7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解释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 《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8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解释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出处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9返璞归真 [ fǎn pú guī zhēn ]

解释 同“返朴归真”。

出处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上帝基督化人,超凡入圣,返璞归真。”

10端本正源 [ duān běn zhèng yuán ]

解释 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 《晋书·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11洞见症结 [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

解释 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

12除恶务本 [ chú è wù běn ]

解释 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出处 《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蔡沈集传:“去恶则务绝根本。”

13外强中干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解释 指外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14原形毕露 [ yuán xíng bì lòu ]

解释 原形:本来面目;毕露:完全暴露。本相完全暴露了。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狐女曰)将衣求印,原冀升天,讵意被其一火,原形毕露,骨肉仅存,死期将至。”

15变化多端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解释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16层出不穷 [ céng chū bù qióng ]

解释 层:重复;层出:重复地出现;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有时喻指事物变幻之快。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二》:“天下之巧,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岂一端所可尽乎?”

17明察秋毫 [ míng chá qiū háo ]

解释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18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

解释 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出处 唐 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19一孔之见 [ yī kǒng zhī jiàn ]

解释 孔:小窟窿。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

20绵里藏针 [ mián lǐ cáng zhēn ]

解释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

21一触即溃 [ yī chù jí kuì ]

解释 一碰就崩溃。形容极脆弱;经不起一碰。

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奕山与奕经同样,经过轻举妄动,一触即溃、丧胆、乞降三个程序,结束了浙江军事。”

22暴露无遗 [ bào lù wú yí ]

解释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部、彻底地暴露了出来;没有丝毫遗漏。

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只要在这里发现敌人主力,那敌人一切诡计就暴露无遗。”

23管中窥豹 [ guǎn zhōng kuī bào ]

解释 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24笑里藏刀 [ xiào lǐ cáng dāo ]

解释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出处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25本性难移 [ běn xìng nán yí ]

解释 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

出处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26一叶障目 [ yī yè zhàng mù ]

解释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27目不暇接 [ mù bù xiá jiē ]

解释 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出处 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

28一望而知 [ yī wàng ér zhī ]

解释 一看就明白。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29庐山真面 [ lú shān zhēn miàn ]

解释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出处 清 杨伦《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30见微知著 [ jiàn wēi zhī zhù ]

解释 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出处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31可见一斑 [ kě jiàn yī bān ]

解释 一斑: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略见一斑了。”

32独具慧眼 [ dú jù huì yǎn ]

解释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断。

出处 丰子恺《谈自己的画》:“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其言行多足供我欣赏者。”

33鞭辟入里 [ biān pì rù lǐ ]

解释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出处 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34了若指掌 [ liǎo ruò zhǐ zhǎng ]

解释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出处 《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35外方内圆 [ wài fāng nèi yuán ]

解释 谓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出处 《后汉书·致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员(圆),朋党奸,罔上害人。”

36一叶知秋 [ yī yè zhī qiū ]

解释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37火眼金睛 [ huǒ yǎn jīn jīng ]

解释 睛:眼珠。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识别真伪。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

38洞如观火 [ dòng rú guān huǒ ]

解释 见“洞若观火”。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洞如观火矣。”

39外厉内荏 [ wài lì nèi rěn ]

解释 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剀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

40外刚内柔 [ wài gāng nèi róu ]

解释 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41因小见大 [ yīn xiǎo jiàn dà ]

解释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的方面。

42临机应变 [ lín jī yìng biàn ]

解释 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6卷:“不过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盖未论临机应变,方略不同。”

43大桀小桀 [ dà jié xiǎo jié ]

解释 桀:古代暴君夏桀。指程度不同,本质相同。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44尝鼎一脔 [ cháng dǐng yī luán ]

解释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45外巧内嫉 [ wài qiǎo nèi jí ]

解释 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翟义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之心。”

46窥见一斑 [ kuī jiàn yī bān ]

解释 指只了解一二。

出处 《高子遗书 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历,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

47内峻外和 [ nèi jùn wai hé ]

解释 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泰、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于青云上。”

48摸不着头脑 [ mō bù zháo tóu nǎo ]

解释 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袭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也只管站在旁边呆呆的看着他。”

49庐山真面目 [ 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 ]

解释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出处 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