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查 成语 形容行为过分的成语

形容行为过分的成语


1大惊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解释 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出处 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2贪得无厌 [ tān dé wú yàn ]

解释 贪:求多;得:获取;厌:满足。追求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

出处 《四游记 三至岳阳飞度》:“洞宾叹曰:‘人心贪得无厌,一至于此!’”

3分斤掰两 [ fēn jīn bāi liǎng ]

解释 比喻过分计较。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的。”

4大肆铺张 [ dà sì pū zhāng ]

解释 为了形式上的好看;不顾一切地过分讲究排场。

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5回:“穆宗皇帝虽有心操办赏灯乐事,终因银根吃紧而不能大肆铺张。”

5惩羹吹齑 [ chéng gēng chuī jī ]

解释 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汤;齑:细切的冷食肉菜。被热汤烫过嘴,吃冷食时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过教训,遇事过分小心。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6卑谄足恭 [ bēi chǎn zú gōng ]

解释 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7低声下气 [ dī shēng xià qì ]

解释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8穷凶极恶 [ qióng xiōng jí è ]

解释 穷:极端。形容非常的凶恶。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9天真烂漫 [ tiān zhēn làn màn ]

解释 自然纯真;毫不造作。多指少年儿童纯真可爱。天真:心地单纯;不虚伪做作;烂漫:坦率自然。

出处 宋 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高三齿儿未冠,天真烂熳好容仪,楚楚衣装无不宜。”

10得寸进尺 [ dé cùn jìn chǐ ]

解释 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11得陇望蜀 [ dé lǒng wàng shǔ ]

解释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出处 《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12变本加厉 [ biàn běn jiā lì ]

解释 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厉害;猛烈。原指比原来的情况更加发展。现也形容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出处 南朝 梁 萧统《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13物极必反 [ wù jí bì fǎn ]

解释 极:尽头;反:转向反面。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 宋 朱熹《近思录》引宋 程颐曰:“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

14过犹不及 [ guò yóu bù jí ]

解释 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5乳臭未干 [ rǔ xiù wèi gān ]

解释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16适得其反 [ shì dé qí fǎn ]

解释 恰恰得到相反的结果。形容结果正好与希望相反。

出处 清 魏源《筹海篇 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17爱不释手 [ ài bù shì shǒu ]

解释 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出处 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18点头哈腰 [ diǎn tóu hā yāo ]

解释 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穷的人,知道他既是钱狠子,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

19适可而止 [ shì kě ér zhǐ ]

解释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20吹毛求疵 [ chuī máo qiú cī ]

解释 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出处 韩非《韩非子 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21不顾一切 [ bù gù yī qiè ]

解释 顾:顾惜,眷顾。什么都不顾。

出处 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22繁文缛节 [ fán wén rù jié ]

解释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出处 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23阿谀逢迎 [ ē yú féng yíng ]

解释 谄媚拍马投合对方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阿:迎合讨好;谀:奉承谄媚。逢迎;主动迎合。

出处 宋 程颐《周易程氏传》:“以臣于君言之:褐其忠诚,致其才力,乃显其比君之道也,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24刻骨铭心 [ kè gǔ míng xīn ]

解释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出处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25量入为出 [ liàng rù wéi chū ]

解释 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据收的多少来决定支出的用度。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26欺人太甚 [ qī rén tài shèn ]

解释 甚:过分。欺负人过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出处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主公着他做了盟府,又与他一口宝剑,筵前举鼎,欺人太甚。”

27举措失当 [ jǔ cuò shī dàng ]

解释 举措:举动、措置;失当:不恰当。举动安排不得当。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举措失当,众民不能成。”

28儿女情长 [ ér nǚ qíng cháng ]

解释 儿女:男女。比喻男女之间或家人之间的感情深厚;难舍难分。

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晋司张华》:“尤恨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29哀毁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解释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30吹吹拍拍 [ chuī chuī pāi pāi ]

解释 阿谀逢迎,过分称颂、赞许。

出处 邓小平《骄傲自满是团结的大敌》:“反而觉得那些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的人对他很好,对他有温暖,而这种东西就是一种腐蚀剂。”

31发扬光大 [ fā yáng guāng dà ]

解释 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从而更加完善、提高。

出处 宋 黄榦《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

32繁文末节 [ fán wén mò jié ]

解释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出处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33穷奢极欲 [ qióng shē jí yù ]

解释 穷、极:尽;极端。奢:奢侈;浪费。欲:欲望;奢望。过分的奢侈和欲求;形容挥霍享乐。

出处 《汉书 谷永传》:“穷奢极欲,湛湎荒淫。”

34心地善良 [ xīn dì shàn liáng ]

解释 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出处 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35俗不可耐 [ sú bù kě nài ]

解释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36涉世未深 [ shè shì wèi shēn ]

解释 指接触社会少,经历世事不多,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

出处 《晋书·孔衍传》:“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

37爱如珍宝 [ ài rú zhēn bǎo ]

解释 形容十分喜欢。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子兴冷笑道:‘万人都这样说,因而他祖母爱如珍宝。’”

38分斤拨两 [ fēn jīn bō liǎng ]

解释 见“分斤掰两”。

出处 孙犁《村歌》上篇:“可是俺们那组,都说大家既是合适,才组到一块,不愿意分斤拨两的,显着薄气。”

39大肆攻击 [ dà sì gōng jī ]

解释 用不实或过分之辞对人大加攻击。

40不为已甚 [ bù wéi yǐ shèn ]

解释 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41天真无邪 [ tiān zhēn wú xié ]

解释 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是一个革命战士,是党的儿女。”

42分斤较两 [ fēn jīn jiào liǎng ]

解释 比喻为人小气,过分计较。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是我说句分斤较两的话咧,舅爷有什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

43繁文缛礼 [ fán wén rù lǐ ]

解释 繁:杂而多;文:仪式;缛:繁重。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出处 唐·元稹《王永太常博士制》:“朕明年有事于南郊,谒清宫,朝太庙,繁文缛礼,予心懵然。”

44掂斤播两 [ diān jīn bō liǎng ]

解释 估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

45溢美溢恶 [ yì měi yì lè ]

解释 溢:水满外流,引伸为过度。过分夸奖,过分指责。

出处 《庄子·人世间》:“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46分金掰两 [ fēn jīn bāi liǎng ]

解释 见“分斤掰两”。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算盘、分金掰两的。”

47惩羹吹虀 [ chéng gēng chuī jī ]

解释 羹:浓汤;虀:通“齑”,咸菜。被热羹烫过的人,吃凉菜也要吹一吹。比喻鉴于以往的教训,遇事过分小心,该做的不敢做或举措失当。

出处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而瑰玮特绝之徒,益惩羹吹虀,羞与哙伍。”

48繁礼多仪 [ fán lǐ duō yí ]

解释 繁:多而杂。礼节繁复仪式过多。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49过为已甚 [ guò wéi yǐ shèn ]

解释 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头。做得太过分。

出处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50翠纶桂饵 [ cuì lún guì ěr ]

解释 翠纶:用翡翠鸟羽做钓线;桂饵:用桂花做鱼饵。比喻过分追求奢华,并不会有好的结果。

出处 《阙子》:“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之钩,错以银碧,乘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51咬文齧字 [ yǎo wén niè zì ]

解释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52果于自信 [ guǒ yú zì xìn ]

解释 果:果敢。形容过分自信。

出处 《列子·汤问》:“皇子果于自信,果于诬理哉?”

53敷张扬厉 [ fū zhāng yáng lì ]

解释 敷:通“铺”;敷张:铺陈渲染;扬厉:发扬光大。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出处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文之敷张而扬厉者赋之变体。”

54怙恩恃宠 [ hù ēn shì chǒng ]

解释 怙:依靠。恃:凭借,依靠。凭借别人所给予的恩泽和宠幸而横行霸道、骄横妄为。

出处 《后汉书·朱穆传》:“凶狡无行之徙,媚以求官,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穷破天下。空竭小人。”

相关推荐

最近更新

别人正在查

汉语查
©2024 hgcha.com